其实,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历史上袁崇焕杀毛文龙会被人诟病。
明朝的政治体制是司法权、人事权、行政权、军权,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例如三法司最后的审定一定要上报给内阁,内阁给出建议,最后由司礼监签字盖章。
从律法的层面来说,即便是哪个穷乡僻壤官府要斩个首,那也得先上报朝廷,由皇帝亲自在名单上打勾,才能杀。
哪怕对方是个贱籍的奴仆。
内阁是没有决策权的。
唯一权力大的是吏部尚书,四品以下的官,吏部尚书可以自己拍板,但也天天被六科和都察院盯着。
行政权和军权就更不用说了。
兵部要调动军队,就必须提报给皇帝,皇帝要亲自发征讨诏书,然后兵部用“皇帝信宝”颁布发兵令。
如果拿不到“皇帝信宝”,兵部尚书过去,也没人会听你的,一旦对方在没有看到“皇帝信宝”的前提下出动了,那就是灭九族的大罪。
最后,征讨的将领,还得皇帝亲自任命。
总之,大明朝大小事务的决策权,即签字盖章都在皇帝这里。
以前许多事情那都是宰相完成的,但朱元璋干掉胡惟庸之后,就变了。
所以,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许多事情,还真得皇帝亲力亲为。
如果要改变现有体制,那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地方上紧急问题的缓解。
明朝的政治体制是司法权、人事权、行政权、军权,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例如三法司最后的审定一定要上报给内阁,内阁给出建议,最后由司礼监签字盖章。
从律法的层面来说,即便是哪个穷乡僻壤官府要斩个首,那也得先上报朝廷,由皇帝亲自在名单上打勾,才能杀。
哪怕对方是个贱籍的奴仆。
内阁是没有决策权的。
唯一权力大的是吏部尚书,四品以下的官,吏部尚书可以自己拍板,但也天天被六科和都察院盯着。
行政权和军权就更不用说了。
兵部要调动军队,就必须提报给皇帝,皇帝要亲自发征讨诏书,然后兵部用“皇帝信宝”颁布发兵令。
如果拿不到“皇帝信宝”,兵部尚书过去,也没人会听你的,一旦对方在没有看到“皇帝信宝”的前提下出动了,那就是灭九族的大罪。
最后,征讨的将领,还得皇帝亲自任命。
总之,大明朝大小事务的决策权,即签字盖章都在皇帝这里。
以前许多事情那都是宰相完成的,但朱元璋干掉胡惟庸之后,就变了。
所以,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许多事情,还真得皇帝亲力亲为。
如果要改变现有体制,那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地方上紧急问题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