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在内燃机动力系统技术上是很不足的,当时能生产的发动机技术底子还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霓虹国铃木引进的小型发动机技术,而且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质量还不行。

    杨杰接手后也是狠抓质量管理,建立了各种生产质量标准体系,用当时国内现有的汽车平台技术弄出了性能平庸但是质量可靠的小型汽车,至少外观上非常招人喜欢,而且营销方面也是做得很好,所以从一开始的推出的车型就卖得很不错,算是为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打下了基础。

    当洪磊带领的技术团队加入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后研发动力系统,同时也是招募了不少的技术人员攻关其他的核心技术。

    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差不多花了五年多的时间研制出了能够达到国外90年代水平的车型,之后还是不断地补各种技术短板,路也是越走越顺畅。

    尤其是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出来后迅速地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靠这个技术也是和斯堪尼亚进行了技术合作,在柴油发动机和变速箱大中型汽车底盘技术上得到了非常大的补强。

    斯堪尼亚集团公司这个老师傅对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的帮助很大,不过这家集团公司和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合资在国内建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底盘厂商也是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

    这些配套的工厂严格地按照斯堪尼亚集团公司自己国内的那一套生产管理标准,出来产品质量非常可靠,也是保证了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推出的汽车产品质量性能是很高的。

    当然,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这些技术基础上也是不断地进行研发改进,逼得斯堪尼亚集团公司也是不得不将自己的手中更多的技术拿出来也是持续地升级合资公司的产品技术。

    后来随着收购马自达后,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也是吸收了马自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很多技术,现在在传统汽车动力系统、悬挂、底盘等硬件集成技术水平上完全跟上了这些传统汽车巨头们的技术水平。

    而且因为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产量做起来后,旗下的各种材料冶金技术、加工工艺、零部件设计制造等众多的子公司也跟着全都起来了。

    当然,华兴科技集团公司本身在半导体和通信技术领域迅速崛起,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受益极大,在汽车电子科技水平上自然是进步极快,尤其是在数字信息化技术水平上几乎是将这些传统的汽车产商甩开了一大截。

    其实在汽车这种传统产业在材料和机械部件等硬件部分很早就陷入了停滞阶段,发展很慢,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憋足了劲从材料技术到材料加工、机械设计加工方面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发,追赶起来自然是速度不慢的,其实在五六年前就打通了所有的环节。

    因为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设计的同时也是吸收国外的技术,这中间甚至也有仿制改进的部分,没少把这些传统汽车产商的产品拆成了零件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人家使用的是什么材料,材料成分是什么,是怎么加工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不过这些仿制改进的产品基本上只在国内进行销售,后来这部分的产品逼得国外的公司找上门来打官司,不过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软硬兼施,最后逼得这些公司不得不进行技术授权或者转让技术。

    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跟国内的这些合资汽车品牌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也舍得砸重金搞技术研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并且实行精益生产管理,也精通各种营销手段,努力地在海外开拓布局,自然是活得非常滋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