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自己室友,所以姜山好心提醒了李嘉一句,“我知道今年下半学期咱们跟组的机会挺多的,不过捡着跟两个组就行了,跟多了也没啥用。”

    这是姜山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不少大一新生们只有步入到大二才能明白一个道理。

    跟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义的。

    想要了解电影制作流程,适当的跟一两个就够了,跟的多了也是毫无意义。

    除开学生组,剩下的还有商业组、毕业作品组,不过一般来说大一新生没什么机会进这两个组,进去了多半也是打下手的。

    认真点儿讲,这种打下手可跟在学生组里‘打下手’不一样,新生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跟一下。

    上面提到的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两天不到,‘校园牛人’光环的消散速度比姜山想象的还要快。

    一开始还有师兄师姐打着旗号来和他拉家常,带资进组什么的。

    后来见姜山柴米不进,这个师弟显然不是那么好骗,大多数也就放弃了。

    两天后大家的注意力便被其他新鲜事物给吸引去了。

    至于说姜山?

    不就是个碰巧撞大运的大一新生嘛,瞎猫碰死耗子而已,我上我也行!

    要不怎么说像电影学院这样的艺术类高等学府,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互相看不起、互相鄙视的关系呢!

    这句话概括的简直太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