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在荆州主政数年,虽然与关羽的协作谈不上愉快,但与孙权打的交道可不少,还曾经亲自出使江东面见孙权。
以马良对孙权的了解,他可是得理不饶人的主,深知“虎不死,必遭反噬!”一旦陆逊击溃刘备军,他可不认为孙权会手下留情,给刘备留下喘息之机。就询问道:
“我听说孙权已经臣服曹丕,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应该没有了后顾之忧,陆逊何故不敢追杀?”
诸葛亮耐心解释道:
“孙权臣服曹丕,乃权宜之计,曹丕岂能不知?曹丕奸诈不下其父,肯定已经准备军马,要效法当年吕蒙之计,让孙权自食恶果!陆逊是一个智者,肯定能够看穿曹丕的用意,必不敢领大军进入西川。陛下若败退回来,当投白帝城避之。就算孙权军追杀而至,也不用担心,我在鱼腹浦已经安排伏好伏兵,足以逼退追兵。”
马良心中不信,因为刘备带走了绝大部分精锐,汉中防守曹军的压力可不小,西川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可能还有多余的兵力用来埋伏,就质疑道:
“我这次就是从鱼腹浦过来的,晚上还住了一晚,未见一兵一卒,丞相何作此诈语?”
诸葛亮如此对马良说,其实是为了稳定军心,但也并非诈语,他马上着手安排疑兵,自然不会如实告诉告诉马良,只得说道:
“季常休得多问,以后就知道了!”
因为马谡不想马良再回荆州,他的内心有些纠结,并没有马上答应诸葛亮的安排。
但他想起刘备对自己不薄,诸葛亮与自己相交莫逆,自己身居高位,实在无法畏缩不前,长叹一声,请求诸葛亮写好表章,火速赶往荆州。
诸葛亮目送马良离去,心中有一个不祥的预感,也没有继续巡视的心思,马上转回城都,调拨军马接应刘备。
……
……
陆逊与孙权定好计策,回到自己帐中,并没有马上行动。
以马良对孙权的了解,他可是得理不饶人的主,深知“虎不死,必遭反噬!”一旦陆逊击溃刘备军,他可不认为孙权会手下留情,给刘备留下喘息之机。就询问道:
“我听说孙权已经臣服曹丕,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应该没有了后顾之忧,陆逊何故不敢追杀?”
诸葛亮耐心解释道:
“孙权臣服曹丕,乃权宜之计,曹丕岂能不知?曹丕奸诈不下其父,肯定已经准备军马,要效法当年吕蒙之计,让孙权自食恶果!陆逊是一个智者,肯定能够看穿曹丕的用意,必不敢领大军进入西川。陛下若败退回来,当投白帝城避之。就算孙权军追杀而至,也不用担心,我在鱼腹浦已经安排伏好伏兵,足以逼退追兵。”
马良心中不信,因为刘备带走了绝大部分精锐,汉中防守曹军的压力可不小,西川的兵力捉襟见肘,不可能还有多余的兵力用来埋伏,就质疑道:
“我这次就是从鱼腹浦过来的,晚上还住了一晚,未见一兵一卒,丞相何作此诈语?”
诸葛亮如此对马良说,其实是为了稳定军心,但也并非诈语,他马上着手安排疑兵,自然不会如实告诉告诉马良,只得说道:
“季常休得多问,以后就知道了!”
因为马谡不想马良再回荆州,他的内心有些纠结,并没有马上答应诸葛亮的安排。
但他想起刘备对自己不薄,诸葛亮与自己相交莫逆,自己身居高位,实在无法畏缩不前,长叹一声,请求诸葛亮写好表章,火速赶往荆州。
诸葛亮目送马良离去,心中有一个不祥的预感,也没有继续巡视的心思,马上转回城都,调拨军马接应刘备。
……
……
陆逊与孙权定好计策,回到自己帐中,并没有马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