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战败之前,孙权害怕两面受敌,从归顺曹丕之举中得益。

    因为无法取得刘备的谅解,孙权也没有把握能够阻挡刘备的进攻,寄希望于曹丕,指望在他抵挡不住的时候出手相助。

    这种战略层面的联盟,一般的将领,是没有发言权的。

    因为赤壁之战大败,数十万大军烟消云散,魏国很多将领,都在赤壁损兵折将,与江东结下了不小的仇怨。

    包括曹仁在内,被周瑜围攻江陵将近一年,受尽了我窝囊气。

    因此,他们都想要如何报仇雪恨,压根儿没有想过妥协,对曹丕接受孙权的投降不以为然,反而是对攻打江东充满了期待。

    而孙权在危急时刻,不得不臣服于曹丕,但他手下大部分将领,内心非常抵触。

    如果孙权真的兵败,不得不于重新选择主公,很多人更愿意归顺以仁义著称的刘备。

    特别是十四年前,那些赤壁之战的功臣们,一直在担心弄假成真,江东被曹丕吞灭,到时候,少不得被清算赤壁的旧怨。

    曹丕睚眦必报的性格,让江东诸将在心里捏了一把汗!

    曹丕可是有前科的,当年张绣曾经在宛城击败曹操而结怨,后来张绣在官渡之战的前夕主动投奔曹操,得到一时的重用。

    而现在张家已经不复存在,传言就是曹丕的手笔。

    孙权被魏国封为吴王,吴国因而被视为魏的附庸国,孙权的部将,在与刘备和曹丕军队的交手中,总觉的低人一头,为此感到很不自在。

    现在孙权击败了刘备,声势大振。

    孙权军中大多将领更认为,和魏国联盟不再是吴国的助力,反而是一道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