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也是文武双全,答应刘备以后,刚开始还有点自得,觉得主公重视自己的意见,但越想越觉得不对,分明是被刘备当枪使了。
这对赵云来说也没有什么,他本来把自己当成刘备得手中之枪,问题是他也是有顾忌的,他最害怕被人指责为:“收买军心,心怀不轨”
赵云是以忠义为本,否则当年也不会拒绝刘备招揽他的好意,差点随着公孙瓒一条道走到黑。
好不容易跟随自己认可的刘备,他对身份地位之类的事情,本不是特别在乎,他最怕的就是被人指责为不忠不义,他已经答应刘备,明天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自然不可以反悔。
但他通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赵云决定在话语用词上稍作修改,还是不要涉及军方的利益为好。
第二天上午,刘备召集众人公布封赏方案。
这个方案,是诸葛亮、法正等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讨论制定的,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可谓有理有据。
他们送给刘备批阅,他就算心中不满想反对也不能,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理由,但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则刘备可以择善而从之。
刘备对这次的封赏原则非常重视,亲自宣读,当他念到“将成都收归官有的田宅,分赐诸官。”之时,稍微停顿了一下,给赵云留下了说话的时间。
赵云心领神会,适时站出来谏道:
“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
刘备听完赵云的意见,虽然与昨晚的说辞不一,但总的来说,是表达了田产不宜赏赐的意思,心中大喜,显得从善如流,不假思索,立即同意了赵云的提请,取消了田产的赏赐。
堂下有上百名官员,看到刘备迫不及待地取消了田产的封赏,自然知道,这才符合刘备的本意。
但刘备作为主公,威信必须维持,虽然还不如皇帝那样一言九鼎,但既然已经定了调子,就算是诸葛亮和法正,也不会再提出相反意见。
堂下那些官员,绝大部分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肥沃的土地,这赵云一句话,就让他的希望落空了,要说心里没气,那是不可能的!
这对赵云来说也没有什么,他本来把自己当成刘备得手中之枪,问题是他也是有顾忌的,他最害怕被人指责为:“收买军心,心怀不轨”
赵云是以忠义为本,否则当年也不会拒绝刘备招揽他的好意,差点随着公孙瓒一条道走到黑。
好不容易跟随自己认可的刘备,他对身份地位之类的事情,本不是特别在乎,他最怕的就是被人指责为不忠不义,他已经答应刘备,明天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自然不可以反悔。
但他通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赵云决定在话语用词上稍作修改,还是不要涉及军方的利益为好。
第二天上午,刘备召集众人公布封赏方案。
这个方案,是诸葛亮、法正等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讨论制定的,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可谓有理有据。
他们送给刘备批阅,他就算心中不满想反对也不能,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理由,但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则刘备可以择善而从之。
刘备对这次的封赏原则非常重视,亲自宣读,当他念到“将成都收归官有的田宅,分赐诸官。”之时,稍微停顿了一下,给赵云留下了说话的时间。
赵云心领神会,适时站出来谏道:
“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
刘备听完赵云的意见,虽然与昨晚的说辞不一,但总的来说,是表达了田产不宜赏赐的意思,心中大喜,显得从善如流,不假思索,立即同意了赵云的提请,取消了田产的赏赐。
堂下有上百名官员,看到刘备迫不及待地取消了田产的封赏,自然知道,这才符合刘备的本意。
但刘备作为主公,威信必须维持,虽然还不如皇帝那样一言九鼎,但既然已经定了调子,就算是诸葛亮和法正,也不会再提出相反意见。
堂下那些官员,绝大部分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肥沃的土地,这赵云一句话,就让他的希望落空了,要说心里没气,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