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在折子里这个富庆居然狂妄道“只要工业特区能够全力运转五年,微臣保证大清可以造出不输于洋人的洋枪洋炮出来,而且还能生产出航行万里装载巨炮的新式战舰……”
总的来说,折子口气非常大,但不是瞎吹牛,这里面从前期准备,到启动资金,包括用哪个国家的技术都有详细的介绍,甚至还单独描述了一下安全的问题。
这里的安全当然不是生产安全了,贱民的生死可没人在乎,富庆嘴里的安全就是民心向背。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他认为工业特区由于用的是洋人的法子建设的,所以应该修筑城墙军营给圈禁起来,只允许货物物资流通,而禁止平民百姓和里面的人接触。从而避免了洋人蛊惑我大清的人心。
这个计策是富庆根据肖乐天的授意百分百复制下来的,可以说是当时大清国内最现实,触动各方利益最小的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当这份折子被恭亲王递出来以后,东暖阁内一片安静,人们纷纷传看而后低头不语,直到慈禧率先打破了安静。
“我看这个法子可行!”先说话的正是九帅曾国荃“大清现在是个什么样,我想诸位大人都看在眼里了,如果不发愤图强恐怕以后洋人更要蹬鼻子上脸了。画出几百亩地出来搞个试点怕什么?我先表态,宁波和福州两个特区,我下军令状五年绝对给朝廷干出个样子出来……”
曾国荃前半句话还算在理,可是后半句在场的满臣都不爱听了。哎呦喂,这就要下手了?你们湘军都快把江南富庶地给刮光了,光良田你们抢了多少啊,现在贪心不足又开始惦记我们满人的这点家业了?
还没等满臣们驳斥他呢,突然有一个声音毫无感情的传了出来“启禀皇上、太后,不知道这工业特区要放在哪一个衙门主管呢?按理说这应该是工部的差事吧,但是里面又涉及到了跟洋人沟通的事务,这又是总理衙门的差事……”
“不仅如此,安排军队修造城墙,建军营这又是兵部的差事。甚至连教化周边民心,避免洋人蛊惑,这些是礼部的事务……说来说去,这件事各部衙门都要配合,不知道朝廷准备怎么协调?另外,这件事牵头总负责人不知道朝廷有没有人选啊?”
动手了,清流这就正是开始动手了。不光两宫太后还有重臣们都惊醒起来了,就连同治皇帝也嗅出不一样的味道了。
清流自古都是以人多、组织差著称,一般来说除了嚷嚷的凶之外,真没什么人能期待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情,但是清流的领袖可不一样了,这种人基本上都是全国知名的儒臣,声望能力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实干派督抚。
如果皇帝遇到这样的大臣,说实话还真的挺头疼。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尤其是面前这位,以刚正不阿为代表的翁同龢,就是各方势力都不容小觑的清流领袖。
翁同龢,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要职。您看看,历史上的翁同龢就是这么牛 逼。直到戊戌变法之后,才因为学生们的牵连而被罢官回乡。
而同治四年的翁同龢,已经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这可以说就是帝师的待遇了。而这时候的他,才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被推为清流领袖这几乎就是朝野公认的。
帝师开口了,就连皇帝和太后都要给点面子,慈禧和慈安没说话,小皇帝同治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有奕?开口了“叔平啊,咱们这不是在商议吗,一切都没定呢,都没定呢……”
总的来说,折子口气非常大,但不是瞎吹牛,这里面从前期准备,到启动资金,包括用哪个国家的技术都有详细的介绍,甚至还单独描述了一下安全的问题。
这里的安全当然不是生产安全了,贱民的生死可没人在乎,富庆嘴里的安全就是民心向背。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他认为工业特区由于用的是洋人的法子建设的,所以应该修筑城墙军营给圈禁起来,只允许货物物资流通,而禁止平民百姓和里面的人接触。从而避免了洋人蛊惑我大清的人心。
这个计策是富庆根据肖乐天的授意百分百复制下来的,可以说是当时大清国内最现实,触动各方利益最小的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当这份折子被恭亲王递出来以后,东暖阁内一片安静,人们纷纷传看而后低头不语,直到慈禧率先打破了安静。
“我看这个法子可行!”先说话的正是九帅曾国荃“大清现在是个什么样,我想诸位大人都看在眼里了,如果不发愤图强恐怕以后洋人更要蹬鼻子上脸了。画出几百亩地出来搞个试点怕什么?我先表态,宁波和福州两个特区,我下军令状五年绝对给朝廷干出个样子出来……”
曾国荃前半句话还算在理,可是后半句在场的满臣都不爱听了。哎呦喂,这就要下手了?你们湘军都快把江南富庶地给刮光了,光良田你们抢了多少啊,现在贪心不足又开始惦记我们满人的这点家业了?
还没等满臣们驳斥他呢,突然有一个声音毫无感情的传了出来“启禀皇上、太后,不知道这工业特区要放在哪一个衙门主管呢?按理说这应该是工部的差事吧,但是里面又涉及到了跟洋人沟通的事务,这又是总理衙门的差事……”
“不仅如此,安排军队修造城墙,建军营这又是兵部的差事。甚至连教化周边民心,避免洋人蛊惑,这些是礼部的事务……说来说去,这件事各部衙门都要配合,不知道朝廷准备怎么协调?另外,这件事牵头总负责人不知道朝廷有没有人选啊?”
动手了,清流这就正是开始动手了。不光两宫太后还有重臣们都惊醒起来了,就连同治皇帝也嗅出不一样的味道了。
清流自古都是以人多、组织差著称,一般来说除了嚷嚷的凶之外,真没什么人能期待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情,但是清流的领袖可不一样了,这种人基本上都是全国知名的儒臣,声望能力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实干派督抚。
如果皇帝遇到这样的大臣,说实话还真的挺头疼。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尤其是面前这位,以刚正不阿为代表的翁同龢,就是各方势力都不容小觑的清流领袖。
翁同龢,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要职。您看看,历史上的翁同龢就是这么牛 逼。直到戊戌变法之后,才因为学生们的牵连而被罢官回乡。
而同治四年的翁同龢,已经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这可以说就是帝师的待遇了。而这时候的他,才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被推为清流领袖这几乎就是朝野公认的。
帝师开口了,就连皇帝和太后都要给点面子,慈禧和慈安没说话,小皇帝同治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有奕?开口了“叔平啊,咱们这不是在商议吗,一切都没定呢,都没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