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将晚,街巷两侧的铺子挂起了灯笼,影影绰绰,好不温馨。

    梅应雪站在竹亭中,负手而立,手中捏着两张薄纸,凉风吹拂,纸张飒飒作响,一张边角卷起,参差不齐,仿佛火烧过一般,另一张似乎是什么账簿上裁下来的,上面依稀记了些琐碎的笔记,除了每日进出账,还有一些随意添上去的小句,譬如“今日购得花生酥二两,太甜。但三桃喜欢”、“赌赢了,没劲”、“乌木香没了,记得买”诸如此类。

    有些字写得像个墨团,但无一例外,句子末尾都会缀一个潦草的“段”字,其他的字都不太好看,只有这一个“段”字可圈可点。

    梅应雪有些陌生,但更多的是感到熟悉,他从中窥得了一丝过去的痕迹,便由衷地得到了慰藉,心狂跳起来。

    他长舒一口气,面如冠玉的脸庞上笼罩的愁色终于淡了一些。

    他侧过身,这才看向旁边低头等候的人,道:“你方才说什么?”

    这人身穿公服,戴着幞头冠,正出神呢,被梅应雪的声音激得一抖,忙不迭地又深深施了一礼,“下官,下官是说……”做足了踌躇姿态,没有继续往下说。

    梅应雪微微笑道:“陈长史但说无妨。”

    “下官的意思是,这残信的笔迹和斋岳赌坊段老板的笔迹十分相像,是否该将此人扣押……”他琢磨着梅应雪的反应,可余光里梅应雪神色淡淡,瞧不出什么太大的拨动,又硬着头皮说道,“兴许,兴许能问出些什么。”

    梅应雪撩起眼皮看了一眼纸上字,又将两张纸叠在一起,原封不动地放进信封当中。

    这个意思并不明确,至少在陈长史看来,梅应雪对于这件事并没有表现他预想的那样反应,他明明听说梅应雪和斋岳赌坊的老板似乎有些交情,可梅应雪表现得有些太平淡了。

    陈长史在闵州任职七年之久,再想要往上升一升,就需要上边的人拉一把了,也是出于这个盘算,他才动了心思,但又不敢做的太明显。他特地在风津官府等了一下午,直到望风的小厮和他说看到梅应雪从城外回来,他才装作匆匆忙忙的样子和梅应雪碰上,理所应当地被问了两句,他就顺势和盘托出。

    梅应雪当时只是挑了挑眉,便道:“陈长史,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借一步说话。”

    陈长史内心喜不自胜,高升近在眼前,便随梅应雪来到此处凉亭,将前因后果一字不落地说了。段小双和风津知府章大人有些来往,他帮段小双递过信,对段小双的笔迹有些印象,在看到那些从流寇窝点搜集的残缺书信时就觉得熟悉,今日突然想了起来,就派人去赌坊找到了有段小双笔迹的账簿,多番对比也无法拿定主意。

    话说完,却不见梅应雪有什么反应,陈长史捉摸不定,见梅应雪又将其放回来信封中,试探着道:“仅凭字迹确实无法断定是同一人所写,是下官唐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