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河姆渡尧舜血脉,潜龙巷忠介永传!”这才是我大好甬港男儿本色!”

    几位长者听完这下半阙,竟然齐声喝彩!

    这看似依旧用了甬港两处景观地名的下半阙,其气势意境对比上半阙竟完全不同!

    河姆渡遗址,位于甬港市下辖的余姚县,距离市区西北约25公里处的河姆渡镇,于1973年被发现。

    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由相互叠压的4个文化层组成。经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7000余件,最早期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遗址里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产工具骨耜,证明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出土的木桨,说明甬港的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了水上活动;随之出土的,还有大量建筑、绘画、捏塑、编结、烧制而成的生产生活工具及饰品。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华夏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

    所以,谭振华的诗里才有“河姆渡尧舜血脉”这一说。

    而这个潜龙巷,则是明末名臣钱肃乐的故居所在。

    钱肃乐,字希声,号止亭,浙海甬港人士。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官至太仓知州等职。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钱肃乐与张苍水等组织义军抵抗,迎鲁王监国以矢志抗清。后追随鲁王,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联合各路义军,转战在浙闽沿海一带。

    由于鲁王政权的**,在外有强敌环伺之下竟然还只顾内部的倾轧排挤,致使连江等相继失守。钱肃乐忧愤至极,病故于连江的琅江舟中,得南明政权赐其太保,谥号“忠介”。

    后世为纪念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志士,将其故居西南端的一条路命名为“忠介街”。

    所以,谭振华的诗里才说“潜龙巷忠介永传”。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不过对账工整,用词精巧,以当地的两个著名景观映衬出甬港游子的思乡之情罢了,可这后两句就别有深意了。

    虽然还是甬港的两处景点,可一处乃是华夏文明血脉的源头之一,另一处乃是千古忠臣义士的故里,连在一起,顿时就显得气势逼人,正气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