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我的话,堵我的嘴!

    唐毅一阵无语,杨继盛乘胜追击,急促说道:“行之,多少人视你为朝廷栋梁,未来的宰辅,大明中兴的希望。你的肩头,担负着无数人的希望,包括我杨继盛在内,十几年的交情,我认识的唐毅是以天下为己任,智计无双,一心为国的好汉子,当今的国士,少有的贤臣,鞠躬尽瘁……”

    唐毅连忙摆手,再说下去,自己都成了诸葛亮了。

    “椒山兄,你也不用灌*汤了,我和你实说了,苏州的乱子,已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治得了的,必须从全局下手,从整个东南下手,不然按下了葫芦瓢又起,没完没了。”

    杨继盛还想问几句,唐毅只说说道:“椒山兄,言尽于此,你转告徐阁老,他会明白的。”

    敢情嫌自己的身份不够啊!

    杨继盛没有丝毫的不满,二话没说,连一夜都没住,直接带着随从,立刻返京,去找徐阶报信去了。

    送走了杨继盛,唐毅回到了卧房,靠着床边坐下,一动不动,偶尔眼神动了一下,显示这个人还活着。

    苏州的事情,闹到了今天,唐毅最多在里面推波助澜,局势演化之快,甚至超出了唐毅的估计。

    绝不是百姓基于义愤,对抗阉党那么简单。

    自从海瑞找到自己,唐毅就知道东南的矛盾层层叠加,已经到了必然要爆发的时候。

    唐毅做过两件大事,一个是创立交通行,一个是开辟市舶司,前者提供了金融保护,后者提供了商品销路。

    合在一起,东南的工商大兴,作坊遍地,城市化加剧,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社会激荡,变化一日千里,已经完全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而京城的那些官僚,他们对东南的情况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只要市舶银还在增加,漕粮正常供应,东南不乱,就无所谓。

    殊不知,工商集团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好像蛇一样,要蜕去老皮,长出新皮,才能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