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汉武帝晚年的作为令人感叹,那么唐宪宗就是一个大悲剧,唐宪宗即位之初,藩镇割据。中枢衰败,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不但内政清明,削藩成果明显,史称“元和中兴”。

    如果唐宪宗能保持即位的初心,没准大唐帝国能重新恢复鼎盛,整个世界的历史都要改写。

    很不幸,宪宗在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就志得意满,笃信方士,也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还派遣宦官迎接佛骨,把好好的朝局弄得乌烟瘴气,天下大乱。

    由于服用各种丹药,使得宪宗性情暴力,经常诛杀身边的宦官,结果他自己也被宦官陈弘志等谋杀,享年四十三岁,在位仅仅十五年。

    唐毅对这两位皇帝的掌故都非常熟悉,可正是因为熟悉,才感到了不妙,因为咱们的嘉靖皇帝和这两位实在是太像了。

    首先嘉靖即位之初,也是一扫正德朝弊政,大明朝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可接下来嘉靖一心修炼长生不老,和汉武帝与唐宪宗一般不二。

    而且汉武帝晚年逼死了儿子刘据,嘉靖也因为一句“二龙不相见”的谶语,对儿子十分寡淡,薄于人情。

    宪宗就更倒霉了,因为服用丹药,而死在宦官手里,分明就是暗示嘉靖也任用小人,不得善终。

    李默这两句话太容易让人对号入座,浮想联翩。

    但仅仅是一道策论,还不足以放倒天官老大人,更何况还要锦衣卫大都督陆炳顶着,李默最多也就是丢官罢职,不至于没了性命。

    但是唐毅联想到廷推的结果,顿时就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严党是在捧杀李默,唐毅敢说李太宰被耍了,而且被耍的非常惨,廷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严党故意放水,让李默属意的人选意外胜出。

    道理很简单,嘉靖支持开海的态度非常明确,廷议的时候,李默就跳出来阻拦,紧接着又推举王诰,很容易让人想到李太宰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要派遣自己的人去搅黄开海。

    本来这也没什么,如果李默廷推失败,嘉靖也不会多想,可是李默偏偏就赢了,事情一下子大条了。

    你李太宰的势力竟然比朱皇帝还大,你竟然能裹挟百官之意,对抗嘉靖的意志,敏感而多疑的嘉靖皇帝岂能不愤怒滔天,怒火中烧。

    外人看起来李默是咸鱼翻身,可是要唐毅说,他已经是一只脚踏空,离着万劫不复只差一头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