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坚寿见百辟自顾自地走到一边,似乎完全没有替他引见的意思,便走到百辟旁边,赔着笑脸套近乎:“我人微言轻,也没什么江湖名声,还请百辟兄替我引见一番。”

    几日下来,他已经摸清了百辟的脾气,说什么是什么,只要没人好言相求,他绝对不会多办不在自己分内的任何一件事。

    但这次百辟似乎并不打算帮忙,仍然双手抱胸靠在一边,耸肩道:“我和这大师素不相识,如何为你引见?”

    “百辟兄说笑了,”皇甫坚寿面不改色地继续套近乎,“既然你能带我来此,便是认识这位大师,为什么要在此取笑于我呢?”

    百辟翻了个白眼,不耐烦地把头扭到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这位大师名满天下,天下武人尽知其名,我只是恰知大师之所在。”

    皇甫坚寿哑口无言,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自己虽是名将之后,但皇甫嵩行事向来简朴低调,况且他一直久居京城,也从未外出抛头露面,离开皇城便再无人听过他的名字,此时找到素不相识的武学大师家中来,人家怎会轻易收下他这个身份不明的弟子。

    烦恼之间不禁更加怨恨百辟,这一路上自己总是会被百辟恰到好处地将军,他故意将自己带到一个不认识的武师处,想必也是为了讽刺他曾经刺董救父的计划,此刻他带着崔琰大老远从安平跑到常山,却连大师的门都进不去,未免也有些太过丢人了。

    “哦对了,”百辟十分切合时宜地补刀道:“这位大师早年在荆州习武,大成后来到冀州,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名满天下,听说到目前为止只收过三位弟子。”

    年过半百的武师,却只收过三名弟子。想必对徒弟的资质和天赋也有极高的要求,如此一来,皇甫坚寿的希望便更加渺茫了几分。

    可事到如今,皇甫坚寿也只得硬着头皮去叫大师的门,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今天就算死缠烂打地求着大师也要让他收自己为徒。

    良久,一个农民衣着的驼背老人从田地中缓缓地走来,脸上沾满了灰泥,肩上还扛着一把锄头。

    老人在离皇甫坚寿一行人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眯起了眼睛,卖力地打量着门外的三人,看了半晌才扯着嗓子问道:“你们是谁?有什么事吗?”

    皇甫坚寿远远地冲着老人行礼,高声道:“老人家,在下是来拜师学艺的!”

    听到拜师,老人这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缓缓道:“老奴是童老爷的家仆,老爷今早便外出了,你们还是改日再来吧。”说罢便转身往回走去。

    皇甫坚寿见这位老家仆并无多说的意思,急忙喊道:“老先生留步!既然大师不在家中,可否告知在下他何日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