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过后便是暴雨。

    就在江凡一行人踏入定山号内不久,早已酝酿了一阵的暴雨劈打而下,雨滴摔落在舰体表面碎裂飞溅,尽管现在所面临的降雨量已经很大,但这对于可以在水下短暂作业的登陆舰来说并不能算是恶劣环境。

    江凡等人进入的位置距离指挥室很近,在绿色地标灯的指引下,他们很快就来到了舰艇上视野最为良好的房间之中。

    在飞行与作战过程中,主要的视野来源实际上并非是肉眼识别,而是分布在船身多出的探头,以及可能存在的舰队级战场信息共享系统。

    只不过由于作战环境的多变,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各类已知、未知干扰,几乎所有的战舰都保留了这最原始的观测方式。

    因为只有这样,舰船才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保持一定的作战能力,而不是随便来一阵强干扰便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铁棺材。

    早在帝国对宇宙空间探测的初期,类似的战舰设计也有过很多质疑的声音,但随着探索队的脚步扩张,越来越多的未知干扰出现在了科学院的数据之中。

    这些干扰有的是固定在某个未知持续存在,在经过相应研究后总是能找到应对方式的,但还有更多的是原因未知的干扰。

    它们可能会出现在任何地方,哪怕是最为安全的航道之中,也有可能会突遇类似的情况导致舰艇内部的部分功能失效。

    因此,为了保证远航的安全,可靠性这一条目就变成了战舰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像是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这种最基本的位置更是要做到可以脱离电控来进行手动操控才能上舰。

    毕竟没人希望自己在茫茫星空中飞着飞着就被关在了铁棺材里,只能靠碰运气来期待那可能存在亦可能不存在的救援。

    “系统开启,启动战舰自检。”

    站在视野开阔的指挥室中,江凡回想起建造手册中的驾驶教学,尝试着发出了命令。

    出于作战需求,定山号的指挥室并不算大,即便是最为极端的环境中,这里也只需要五个人就能完成全部的操作,平日里更是只要有一名拥有驾驶资格的人在此监督智能系统运行就可以了。

    帝国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渗透到了骨子里,但让他们放弃这么方便高效的工具也不太现实,所以一项折中的方案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