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撒离喝拼命,牛老爷出兵。生死!

    “大人——老夫没听错罢?”洪皓喜出望外:“大人这就要收复太行关了?”

    杨再兴颌首不语。

    洪皓面上每一根皱纹都舒展开来,碳火映得满面红光,这一喜非同小可。

    近年来虽在晋城辅佐杨再兴吏治,仗着在大宋朝的宦海历练,以及在上京教化蛮夷的声望,晋城中不但招来南北人才,更开书院、兴科考,就学识制度而言,更颇有创新之处,这一点洪皓尝傲视南北。但洪皓毕竟见惯前朝风云,熟黯兴衰更替,心中早有隐忧:这杨铁枪看上去纠纠武夫,却是胸罗万物,论行文治史,那是绝比不上自己的,但要说到见识胸襟,连号称当世大儒的洪老夫子也有些惴惴,对这位杨铁枪颇有些看不透。

    再加上泽、潞二州兵甲傲视天下,晋城雄兵加上神炮,只怕天下间还没有可以抗手的敌人吧?杨再兴历来又算不上“政治正确”那种人,南向固然礼敬有加,对上京诸酋的分封也态度暧昧。这等看来,杨再兴手中铁枪固然威震天下,麾下实力也不可小觑,若说以之争天下还有难度,但要纵横河北却是绝无抗手,不像是慑于金人雄兵而怯懦自保者,这等稀里糊涂,却是为了什么?

    洪老夫子本着宋人一贯的原则,对武人总是不太放心,谁让本朝前两位皇帝就有些不明不白的呢。因此自身在晋城之日起,虽然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秦桧,也就不能见容于当今的大宋朝,但一点点死忠的觉悟还是有的,便总是担心杨再兴作反。有时中夜思之,想像晋城铁骑渡江南下,沿途生灵涂碳的景象,总是不寒而慄。眼下这支精兵中,南人占了四成,北人占了六成,若是渡过江去,逢山开路,遇水操舟,都可如履平地,那时大宋朝何以保社稷?若是金人再趁虚而入,大宋危矣!

    所喜者,近年来总是见杨再兴将“忠”字挂在嘴边,除却对秦桧颇为不敬,常问候其母系亲属及历代祖先外,对朝廷还是比较尊重的。但问题在于,杨再兴是不是会一直这般,不与金人同流合污?

    是以夺了潞州之后,洪皓极力劝说杨再兴趁势出击,近来撒离喝与岳雷在太行相持,洪皓也急于让杨再兴通过与金人主力一战,在宋金之间站稳立场,不可再首鼠两端,做没骨气的墙头草了!

    杨再兴对洪皓的心思也略知一二,杨致远与杨怀南虽小,但逐日阶从洪皓那里接受的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思想,免不了时时在父亲面前复习功课,杨再兴岂会一丝不觉?但眼下见洪皓喜出望外,还是不觉莞尔:“先生大约误会了,这番收复太行关,却不须一兵一卒。”

    洪皓眉头一紧,心下一抽,沉声问道:“大人说是要收复太行关,又不发兵,难道任那撒离喝跑掉,再派遣土木匠人去修复太行关不成?”

    杨再兴听得洪皓话中讥刺之意,不以为意,纵声笑道:“先生虽久在晋城,却未曾掌兵,试问先生,若眼下遣大军困住太行关,将撒离喝囚在太行陉上,完颜亮将如何用兵?”

    洪皓眉毛一挑,眼光闪烁,迟疑片刻才道:“老夫果然不曾畅晓军事,只是纸上得来的一点浅见,大约不论太行关在谁人手中,完颜亮也绝不会带兵上山的,他从中都所带南下皆是精骑,上了山去能有何作为?十有八九,是在山下与留守在金营中的贼子会合,说不定便会伺机来寻我晋城的晦气!”

    “咱家小看先生了!”杨再兴忙为洪皓斟满酒:“先生所见,一丝儿也不差,料那完颜亮凶名颇著,昔年兀术军中猛将如云,倒埋没了他,近年来对蒙古作战,却是屡立奇功,岂是草包?若我此时出兵断了太行关,上有撒离喝急着逃命,下有完颜亮在外袭扰,旬日之间,岂能轻易成功?那时我军无险可守,撒离喝居高临下,完颜亮来去如风,如何是他对手?岂不大损兵马?”

    “晋城军不去,彼军未必不来,晋城恐怕也非平安之地,大人为何还道要出兵?”洪皓这才晓得杨再兴粗豪外表下的细腻之处,忙回顾适才杨再兴的出兵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