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到开德府‘慰问’给许贯忠和卢俊义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保证战胜安利军二人与麾下的将领不断商讨完善作战方案。

    其实论军队人数安利军也有数万大军,是属于拱卫大宋京畿的守备队,在加上开德府城的地方厢军凑到一起表面看起来确实与豹滔军旗鼓相当。

    许贯忠和卢俊义不敢小视,人数一旦上去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且现在大宋新皇登基说不得会提振宋军的士气,因此做好万全准备是有必要的。

    不管怎么说安利军与大宋禁军一样是专业的作战部队,不像他们攻打其他的城池,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武备松弛的地方军。

    豹滔军调整军兵状态之余正积极备战,研究各种作战方式。

    再说大宋朝廷,前官家太上皇赵佶走后,权利终究是落到了赵桓的手中。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天子毕竟换人了。

    新皇登基总是要有一番新的气象,朝堂上衮衮诸公无力改变当下的局势,干脆谁也不提而是研究起新皇的年号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建议赵桓改宣和为靖康。赵桓初登大宝对这个饱含安宁康泰之意的年号深表认同,于是便下诏应允。

    杜昱知道后连连摇头,他没有想到靖康这个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悲情色彩的年号在这条时间线上还是出现了,而且提前了四年。

    不过若是一切顺利豹滔军攻入汴京也就是个普通的改朝换代,在他的治下绝对不会出现真实历史上那样的悲剧。

    他毕竟不是金国人也不是野蛮的劫掠者,不可能对汴梁城的百姓痛下杀手,便是对待赵宋皇族顶多就是和辽国天祚帝一样,安排一处庄园让他们过上平民的日子了事,只要监视起来不让有心之人借着他们的名头搞事即可。

    赵桓除去改年号之外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对比起赵佶他虽然同样难以应付混乱不堪的局面,也没有乱世中奋起国运的魄力,但终究是有了一些改变。

    至少在王黼、李彦、蔡攸等人随着太上皇到江南督战后,朝廷的话语权落在了相对贤明的大臣手中。

    这些人起码在此时还是对大宋忠贞的,关于战事也给赵桓出了不少主意。主战派依然认为靠着汴梁城中的几十万禁军可以守住都城,大不了现在就向各个军州下诏,让他们到汴梁勤王。

    当然在大宋朝廷中从来就不缺少软骨头的投降派,到了今时今日还有人幻想着和谈,觉得既然数十万岁币不能满足大梁国的要求那就用上百万甚至更多的钱买和平也无妨,承认已经失去的地盘归大梁虽有,甚至割让一些国土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