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之后,收拾了一番,娘仨背着竹篓,装了卤味等东西,往镇上走去。

    天色尚早,但路上却可以看到许多行人,挎竹篮的,背竹篓的,推小车的,大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人,拿着家里的农副产品或者手工制作的东西到镇上去贩卖。

    一辆牛车从后头慢慢驶了过来,赶车的人在看到他们三个人,“吁”的一声喊停了拉车的牛。

    “福才媳妇,带孩子来车上坐吧。”赶牛车的老汉说道。

    吕氏回头,见是村子里的沈祥和,按辈分该叫一声叔,笑道:“叔别客气了,快到镇子上了,我们走两步就成。”

    车子上装了满满的竹编箩筐、草鞋一类的东西,几乎没有能坐下来的地方,吕氏不喜给别人找麻烦,也就推辞了。

    “看你客气的,苗丫头和铁蛋岁数小,走了这么远怕是累坏了,上来坐吧。”沈祥和人如其名,性格温顺敦厚,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

    沈祥和伸手将几个占地的箩筐那麻绳串了,一边几个的搭在了牛背上,如此一来车上倒是空出来了不少的地方,足够他们三个人坐了。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吕氏笑了笑,带着沈香苗和铁蛋坐上了牛车。

    沈祥和甩了手中的小鞭,牛“哞”了一声之后,迈开了腿,车子缓缓向前行驶。

    “福才媳妇,看你们背着竹篓,也打算去镇上卖东西?”沈祥和聊起了天。

    “嗯,打算卖些吃食换些银钱来用。”吕氏倒是没有遮掩。

    “卖吃食,那你们得去街东头去,那里都是卖吃食,小玩意,首饰什么的,又挨着一个学堂,富贵人家往那去的也多,街西头都是买菜卖鱼卖牲畜的,人杂又不太干净。”沈祥和提议道。

    “那我们就听叔的,去街东头去。”吕氏笑了笑。

    沈祥和有两子一女,均已成家生子,大儿子在镇上铁匠铺给人打铁,二儿子给人做木匠,女儿出嫁后和丈夫在镇上开了一家卖胭脂水粉的铺子,沈祥和也是个活络的人,时常在村子里收罗一些手编的背篓、箩筐草鞋、绣品什么的,替那些在家不便出门的人到镇上售卖,即能挣些抽成,又能让村子里的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