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活捉阎老狗!”
玉门关内,这一夜防守的主力其实是一千农兵。杨易从三千老兵中抽调了二百多人出来,其中一百人作为两队机动队,剩下一百多人做这一千农兵的火长、队正、校尉,而从百帐军的牧骑中选拔两百多精锐补充原有编制缺出来的兵员,因此玉门关内便多出了一个府的编制,以田浩为都尉。这个农兵府若用于野战厮杀那完全还不够格,但靠着城墙来回防守,在很多情况下不用像野战那样直接面临肉搏,一些人被安排了去搬运砖石、烧热水,或者抬巨木准备撞云梯,或者竖起软盾帮忙抵挡弩箭,或者挑起泥土准备堵塞被攻破的缺口,都是熟悉了就能干的活儿,也有部分胆气较壮者被安排去与机动队一起冲杀登上城墙的敌人,战斗刚打响的时候,这些农兵有不少手忙脚乱,若不是有火长、队正作为督导随时激励、喝令,只怕有一些人在归义军冲城的时候就得吓得逃跑了。
郭师庸有个观点认为守城乃是个“匠人活儿”,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技术活”,他将守城分为了许多具体而细小的程序,认为只要将兵将按照程序去做,城池十有七八便能守住,至于突发事故,则得倚靠将领临阵时的能力,非平时的训练所能全部预料了。而粮食之充裕或缺乏,士气之高或低,那就是战争技巧之外的事情了。
所以在安西老兵的组织下,当最慌张的片刻过去以后,一旦站稳脚跟,接下来农兵的行动就显得越来越熟——因为他们做的事情都只是在重复。
阎肃是一个老派的将领,用兵偶尔出奇,行军布阵却总是倾向于采用稳健的阵势,杨易带兵常自冲锋在前以激励士气,阎肃却选择坐镇中军,使主旗处于九环重地,听着麾下将领的来回驰报,及时调整攻城战略。
兵法云:十则围之。阎肃手里掌握着两万兵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由于是攻击方,所以说多也不多,对玉门关采用的主要是重点攻击,即一边用弩箭压制安西军的弓手,一边选派甲兵拥至城门两侧——那里是城楼弓箭手视力难及的一个死角。
但在这样一个十分明显的角落,杨易即便不是安西军中最擅守的人,却也不会没有准备,田浩早就命人在城楼侧面多打了四个孔用以射击,同时在这一段城墙上也准备多了两个队的兵力。
在第一次接锋时阎肃颇为惊羡安西军以猫眼灯杀敌所表现出来的战法优势,但在接下来的正面攻坚阶段,他就觉得安西军的反击力度没有表现出他预想中那么强劲,他已知道张迈除了三千精骑之外还征集到了不少人马并加以训练,所以他预想中玉门关的兵力当在五千人到一万人之间,可现在玉门关内对归义军攻城的应对却显得有一些仓促。
阎肃很注意战场上的细节,包括那一段城墙敌人在抛掷砖石射发羽箭的力度有所减弱他都要考虑,由此而发现:在归义军持续的攻击下,部分城墙段安西守军甚至开始显得有些疲软了。
“是城内兵力不足么?”阎肃心想:“这不应该啊,还是说……张迈其实不在城中?只是留下了部分精锐在这里,所以一开始打得精彩,接下来却就越来越不济了。难道他的主力其实不在城中?”
像他这样老辣的人,在知道要以张迈作为对手的那一刻开始就细心地搜集所有与张迈有关的消息,对疏勒攻防战尤其用心,那一场战争是《安西唐军长征变文》后半部分的重头戏,里头关于安西军以攻守城的描述细节尤其多,因为那最能体现安西将士的英勇神武。
然而到现在为止,城内却依然没有出动骑兵出城冲击。
“这不合理!”阎肃心道。
在敦煌的时候他曾与安西三千精骑近距离接触过,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那是一支擅长骑战的部队,像这样一支部队在防守上显得不够老练狠辣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开始就放弃野战则违反常理
“叔叔,张迈也许不在玉门关里头!”阎一山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虽然竖着大旗,可他的人也许跑到别处去干什么去了!”他马上就想起了张迈绕过瓜州大泽对肃州的奇袭与对狄银的埋伏。
玉门关内,这一夜防守的主力其实是一千农兵。杨易从三千老兵中抽调了二百多人出来,其中一百人作为两队机动队,剩下一百多人做这一千农兵的火长、队正、校尉,而从百帐军的牧骑中选拔两百多精锐补充原有编制缺出来的兵员,因此玉门关内便多出了一个府的编制,以田浩为都尉。这个农兵府若用于野战厮杀那完全还不够格,但靠着城墙来回防守,在很多情况下不用像野战那样直接面临肉搏,一些人被安排了去搬运砖石、烧热水,或者抬巨木准备撞云梯,或者竖起软盾帮忙抵挡弩箭,或者挑起泥土准备堵塞被攻破的缺口,都是熟悉了就能干的活儿,也有部分胆气较壮者被安排去与机动队一起冲杀登上城墙的敌人,战斗刚打响的时候,这些农兵有不少手忙脚乱,若不是有火长、队正作为督导随时激励、喝令,只怕有一些人在归义军冲城的时候就得吓得逃跑了。
郭师庸有个观点认为守城乃是个“匠人活儿”,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技术活”,他将守城分为了许多具体而细小的程序,认为只要将兵将按照程序去做,城池十有七八便能守住,至于突发事故,则得倚靠将领临阵时的能力,非平时的训练所能全部预料了。而粮食之充裕或缺乏,士气之高或低,那就是战争技巧之外的事情了。
所以在安西老兵的组织下,当最慌张的片刻过去以后,一旦站稳脚跟,接下来农兵的行动就显得越来越熟——因为他们做的事情都只是在重复。
阎肃是一个老派的将领,用兵偶尔出奇,行军布阵却总是倾向于采用稳健的阵势,杨易带兵常自冲锋在前以激励士气,阎肃却选择坐镇中军,使主旗处于九环重地,听着麾下将领的来回驰报,及时调整攻城战略。
兵法云:十则围之。阎肃手里掌握着两万兵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由于是攻击方,所以说多也不多,对玉门关采用的主要是重点攻击,即一边用弩箭压制安西军的弓手,一边选派甲兵拥至城门两侧——那里是城楼弓箭手视力难及的一个死角。
但在这样一个十分明显的角落,杨易即便不是安西军中最擅守的人,却也不会没有准备,田浩早就命人在城楼侧面多打了四个孔用以射击,同时在这一段城墙上也准备多了两个队的兵力。
在第一次接锋时阎肃颇为惊羡安西军以猫眼灯杀敌所表现出来的战法优势,但在接下来的正面攻坚阶段,他就觉得安西军的反击力度没有表现出他预想中那么强劲,他已知道张迈除了三千精骑之外还征集到了不少人马并加以训练,所以他预想中玉门关的兵力当在五千人到一万人之间,可现在玉门关内对归义军攻城的应对却显得有一些仓促。
阎肃很注意战场上的细节,包括那一段城墙敌人在抛掷砖石射发羽箭的力度有所减弱他都要考虑,由此而发现:在归义军持续的攻击下,部分城墙段安西守军甚至开始显得有些疲软了。
“是城内兵力不足么?”阎肃心想:“这不应该啊,还是说……张迈其实不在城中?只是留下了部分精锐在这里,所以一开始打得精彩,接下来却就越来越不济了。难道他的主力其实不在城中?”
像他这样老辣的人,在知道要以张迈作为对手的那一刻开始就细心地搜集所有与张迈有关的消息,对疏勒攻防战尤其用心,那一场战争是《安西唐军长征变文》后半部分的重头戏,里头关于安西军以攻守城的描述细节尤其多,因为那最能体现安西将士的英勇神武。
然而到现在为止,城内却依然没有出动骑兵出城冲击。
“这不合理!”阎肃心道。
在敦煌的时候他曾与安西三千精骑近距离接触过,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那是一支擅长骑战的部队,像这样一支部队在防守上显得不够老练狠辣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开始就放弃野战则违反常理
“叔叔,张迈也许不在玉门关里头!”阎一山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虽然竖着大旗,可他的人也许跑到别处去干什么去了!”他马上就想起了张迈绕过瓜州大泽对肃州的奇袭与对狄银的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