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他怎么老觉得这小姑娘把他当喽啰吩咐呢,错觉吗?(1/4)
莫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她自己现在的情况,或许有点类似话本子里的借尸还魂,只是她似乎“还魂”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这个地方陌生而奇诡,建筑、口音、服装、习惯......一切一切都不一样,若不是这里的“人”长的还是“人”样,她几乎要以为自己陷入了一场诡奇荒诞的大梦。
这里没有皇帝,也没有朝堂,没有王公贵族,也没有三纲五常。
这里的男人不留长发,女人肆意地露出胳膊大腿,这里的房子冲天而起,多的是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哦,就连看病都不用大夫望闻问切了,直接拿着针往身上一扎,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水灌进身体里,要么用粗针扎屁股,要么用细针扎手背,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害处,总之好的飞快。
而她脑子里也多了些不属于她的记忆,这成为了她了解“自己”来龙去脉的唯一依据。只是有一点很可惜,这些记忆的主人,脑子似乎不大好使。
这个女孩儿似乎是个孤儿,小时候被一个叫青云观的老道士捡到收养,根据她迷迷糊糊的记忆来看,那老道士装神弄鬼一流,真本事一点没有,不过人品还算过得去。所幸女孩小时候这地方的那个什么叫“户口”的类似户籍记载的东西还不算很严格,女孩就浑水摸鱼侥幸落了户。老道士用自己观里微薄的香火攒下的钱送女孩去上学,不料女孩上课压根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倒是在还是个小丫头片子时就学会了和人打架斗殴。
这姑娘平日里不爱说话,叫她就应一声,不叫就发呆,看着呆呆傻傻,实则也不聪明。那时候那什么叫“义务教育”的政令也就是名存实亡,小地方乡下的孩子不去读书的一抓一大把,索性老道士就把她接了回去,送去了当地的武馆当学徒。后来老道士也去世,小丫头彻底成了孤儿,这些年武馆不景气,没人给她交学费,她也不聪明讨喜,武馆不留她,她就只好自己进京讨生活。
然后就进了个类似戏园子一样的叫“剧组”的地方,在人拍武打动作时替人上场,做什么“武替”。好在她是个姑娘,而这什么叫剧组里的人的姑娘们大多娇贵,武打戏不愿意亲自上场,所以机会还算多,反正她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勉强能养家糊口。
这姑娘如今二十四岁,生平乏善可陈到莫祈回忆她的一生都用不完半个时辰。而她在八百年前的大燕,二十四岁时,她已经跟随揭竿起义的萧统征战流年,拿下了此后大燕版图上绝大多数的城池。
彼时她和萧统之间还有那么些相敬如宾,算是难得的有些真假难辨的“浓情蜜意”在的时候。
可惜一转眼......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昔日并肩作战的成了各怀心思,曾经互相托付的变为了同室操戈。
或许他们本来就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品甘。
这个地方陌生而奇诡,建筑、口音、服装、习惯......一切一切都不一样,若不是这里的“人”长的还是“人”样,她几乎要以为自己陷入了一场诡奇荒诞的大梦。
这里没有皇帝,也没有朝堂,没有王公贵族,也没有三纲五常。
这里的男人不留长发,女人肆意地露出胳膊大腿,这里的房子冲天而起,多的是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哦,就连看病都不用大夫望闻问切了,直接拿着针往身上一扎,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水灌进身体里,要么用粗针扎屁股,要么用细针扎手背,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害处,总之好的飞快。
而她脑子里也多了些不属于她的记忆,这成为了她了解“自己”来龙去脉的唯一依据。只是有一点很可惜,这些记忆的主人,脑子似乎不大好使。
这个女孩儿似乎是个孤儿,小时候被一个叫青云观的老道士捡到收养,根据她迷迷糊糊的记忆来看,那老道士装神弄鬼一流,真本事一点没有,不过人品还算过得去。所幸女孩小时候这地方的那个什么叫“户口”的类似户籍记载的东西还不算很严格,女孩就浑水摸鱼侥幸落了户。老道士用自己观里微薄的香火攒下的钱送女孩去上学,不料女孩上课压根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倒是在还是个小丫头片子时就学会了和人打架斗殴。
这姑娘平日里不爱说话,叫她就应一声,不叫就发呆,看着呆呆傻傻,实则也不聪明。那时候那什么叫“义务教育”的政令也就是名存实亡,小地方乡下的孩子不去读书的一抓一大把,索性老道士就把她接了回去,送去了当地的武馆当学徒。后来老道士也去世,小丫头彻底成了孤儿,这些年武馆不景气,没人给她交学费,她也不聪明讨喜,武馆不留她,她就只好自己进京讨生活。
然后就进了个类似戏园子一样的叫“剧组”的地方,在人拍武打动作时替人上场,做什么“武替”。好在她是个姑娘,而这什么叫剧组里的人的姑娘们大多娇贵,武打戏不愿意亲自上场,所以机会还算多,反正她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勉强能养家糊口。
这姑娘如今二十四岁,生平乏善可陈到莫祈回忆她的一生都用不完半个时辰。而她在八百年前的大燕,二十四岁时,她已经跟随揭竿起义的萧统征战流年,拿下了此后大燕版图上绝大多数的城池。
彼时她和萧统之间还有那么些相敬如宾,算是难得的有些真假难辨的“浓情蜜意”在的时候。
可惜一转眼......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昔日并肩作战的成了各怀心思,曾经互相托付的变为了同室操戈。
或许他们本来就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