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万无一失,她还是拿出一半的财产,整整一百五十个大钱,从隔壁王婶子家买了一只大公鸡。

    花神宫的小道姑要和水月庵的老尼姑要斗法的事情,送信的小尼姑逢人就宣扬一遍,一夜间就在左邻右舍传遍了。

    王婶子眼睛不太好,早晚家里光线不好她就看不见,一边让大儿媳去给张若水抓鸡,一边拉着她的手劝慰道,“老婶子我没什么见识,但我知道,人只有一条命,你何必为了一时意气跟人赌命。听老婶子一句劝,好歹神庙地皮还值一点钱,你卖了家当去乡下找个老实的,嫁了吧。”

    王婶子的二儿子在推磨,听到老娘的话,直撇嘴。

    当然,他只敢背对着张若水。

    王二牛跟张若水同年,小时候一起上山下水的玩儿,谁不知道谁,别看张若水是女孩儿,整个安宁街的小孩儿都怕她。

    因为从小吃的好,张若水比同龄的男孩都高,人高大力气就大,再加上张若水从小跟着师父练气,即便不甚认真,力量和灵活度也比普通孩子强。

    张若水身上又有钱,常买零食给小伙伴们吃,街面上的大小孩子就更不敢得罪她了。

    作为一个小道士,师父又有神异手段,街坊们也并不拿普通女孩儿的眼光看她,不敢得罪,也不敢特别亲近。普通人对待尼姑,道姑,稳婆,媒婆,这种三姑六婆类的人物都是差不多的态度,一方面有需求,一方面又防备。

    像王婶子这样的寡妇,卖豆腐养大了两个儿子,老大好不容易才娶了一个哑妻,老二再也拿不出钱娶妻了,但她从来没打过张若水的主意。

    王婶子知道,张若水从小跟师父跑惯了,普通人家可惹不起。只有去不知她底细的乡下,也许能把自己嫁出去。

    张若水可不知道王婶子给自己考虑的那么深远,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成家,不是因为出家人的清规戒律。

    作为一个喝酒而死的道姑的徒弟,她从来不讲究戒律。

    最近两年,儿时的玩伴不是成了家,就是有了生计,已经没人再跟她玩了,一个人上树摘果子下水摸鱼,不仅没意思,还容易被那些六七岁的小屁孩儿笑话。

    张若水这两年看了许多话本,最爱看的就是奇幻志怪题材,即便如此,其中也夹杂着许多小姐私奔,或者佳人原来是鬼的故事,还有尼姑道姑跟人偷情的都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