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珩北伐,韩楚齐皆被他收于囊中,日前,楚珩在齐地,自封为齐王,而后才修书给了蜀王。

    得此消息,重山吃惊不小,连夜唤来钟离,指着信不满道,“丞相,这人是你举荐的,他如今这般,是不是太狂放了,可有把我放在眼里?”

    钟离的确有些为难,楚珩自负人所皆知,他也没有想到竟会胆大至此。

    钟离思索了一会儿,便道,“楚将军有罪,眼下也不可治。他远在齐地,手上兵力充足,尚不易对付。此外,北伐还剩燕赵两国,非他不可得,主上还得继续用他。”

    “我早看出来,他不服我。如今他山高皇帝远,任意妄为,若不是我此刻分不开身来,哪能叫他如此放肆。”

    “他不先攻赵国,反而绕道去劝降燕国,是什么道理?”重山再而疑惑。

    钟离便道,“楚将军应是有所忌惮。素来听闻赵王君长秋十分有骨气,军事上也有所造诣,曾以少胜多逼退韩军,楚将军遇上他,未免要谨慎些,此时弃赵国不顾,先降燕国,倒是个可行的办法,劝降若是成功,便立马让赵国陷入被动,一旦楚将军与燕国联手,合力围之,赵王便是再大的本事,也做不了主了。”

    重山点头,却又不屑道,“他作战是有一套,可是劝降就不见得了。燕王已连扣了他好几个使者,半点机会也没给。”

    钟离便道,“主上,不如派人去帮帮他。”

    “也可趁机试探楚将军真心。他若无异心便好,若有,主上还能早作防备。”

    重山赞同,道,“那丞相看,我叫谁去好呢?”

    钟离道,“此人应有诡辩之才,又极得主上信任,便是除了煜之,再无他人了。”

    重山应承,“丞相所言极是。”便又犹疑道,“可是,若不小心引楚珩起了疑,那煜之岂不是有性命之忧?”

    “煜之懂应变,届时多加提防便是。”

    重山心里便有了主张,随后便将此重任交给了苏煜,反复嘱咐,“你一定要当心,见机行事,倘若真查探到什么,不要声张,也不要与他争执,一切以性命安危为重,回来见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