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益州刺史曹操?

    ——

    腊月二十五,大雪。襄阳书院。

    蔡邕坐在窗前,隔着一尘不染的琉璃,看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鹅毛大雪,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他在襄阳住了几年,往年也下雪,但只是薄薄一层,很少有这么大的雪,可是今天入冬以来,这已经是第二场大雪。襄阳如此,老家陈留只怕更冷。以前听人说过,孙策曾经断言天气会越来越冷,他当时觉得孙策信口,现在看来却不能不信了。

    细想起来,这百余年的雪灾、霜冻的确是有点多啊。研究历史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这个史学大家,研究历史十几年,又正在撰写《五行志》,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反倒是孙策那个不读书的武人率先提出这样的观念,实在有点没面子。

    难道这灾异真的皇帝没什么关系,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一种像四季一般周期性的循环?细想起来,似乎的确有点这种可能。往过了说,豫州在尧舜时还是有象的,现在却一头也看不到了。往近了说,几十年前,并州还是有大片竹林的,现在也非常少了。

    难道这世上真的有天才,生而知之?自己读了一辈子书都没看破的事,却被他一语道破?

    想到这里,蔡邕不禁又叹了一口气。

    “阿舅,又怎么了,哪儿不顺心?”周瑜推门走了进来,解下身上的斗篷,递给迎上来的童子。蔡邕回头一看,很是意外。“公瑾,怎么回来了?”

    “护送一位贵客来见,顺便陪过年。”

    “贵客?”蔡邕很诧异。

    “伯喈兄,都把我忘了吧?”一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笑容满面的看着蔡邕,拱了拱手,感受到屋子里的温暖,他四处打量了一下,赞了一声:“怪不得乐不思归,这里真是神仙居处。”

    蔡邕定睛一看,见是赵温,大笑不已,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一把抓住赵温的手。“子柔啊,怎么来了?来得好,来得好,快请坐。要是喜欢,就留在襄阳别走了。我上次就劝别走,就是不听。”

    蔡邕一边拉着赵温入座,一边招呼人上茶,连周瑜都忘了招呼。他太兴奋,声音大得连后院的蔡琰都听到了,赶到前面来看发生了什么事,见赵温在座,大感意外,连忙示意蔡邕不要高兴太早。赵温这时候赶到襄阳,绝不会是看望朋友这么简单。

    蔡邕也会过意来,小心翼翼地看着赵温。“子柔,是不是有公务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