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即使疏狂如孔融也看出了这背后的凶险。如果没有对策,朝廷很快就会被孙策碾压,关中人口不足,经济更是相去甚远。他越觉得重任在肩。大汉余日无多,他能做的就是为大汉保留一点记载。
天子保留了孔融的少府之职,使其兼领兰台,主要精力用于著书作文,与南阳打舆论战。孔融带着荀彧带来的那两箱文章走了,他要赶回一一细读,加以批判,尤其是《士论》。这简直是一颗毒瘤,遗祸无穷,不去不快。
孔融离开,秘书台的气氛轻松了很多,只是心情依旧沉重。天子看着荀彧和刘晔,眼神复杂,时而狠厉,时而惊惶。
刘晔见状,安慰道:“陛下,虽说孙策人多势众,但他也有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趁胜追击,而是整顿襄阳世家,这正是朝廷的机会。陛下宜振奋精神,以求绝地反击,切不可因此沮丧,坐以待毙。”
荀彧也劝道:“陛下,子扬所言甚是。人口、税赋多寡的确很重要,却不是唯一的决胜之道。当年六国攻秦,兵力数倍,又能奈何?孙策虽强,但他战线太长,养兵费用居高不下,难以为继,三五年内,他守则有足,攻则不足,陛下不必焦虑,犹有运筹之地。”
见两个智囊都这么说,天子镇定了些。荀彧趁热打铁,为天子分析了一番情况。
“就目前所知,从青州到荆州,孙策安排了沈友、太史慈、纪灵、徐绲、孙贲、吕岱、鲁肃、黄忠、周瑜等将,再加上孙坚的部下,腹地州郡的驻兵,总兵在二十万左右。他奉行精兵策略,养兵、抚恤的费用都比较高,浚仪之年历时不过半年,他便欠下荆州、豫州世家近十亿钱。为了还清这些债,他不得不分期偿还。二十万兵,以每人花费两万计,每年养兵至少要四十亿,如果开战,开支会猛增。即使他振兴工商,短期内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何也?土地产出有限,养不起太多的人……”
荀彧解释,刘晔在一旁补充,两人将孙策的收支大致估计了一下,确定孙策在不交战的情况下略有节余,一旦开战,他将入不敷出。如果打败了,他将沦为众矢之的,为人所趁。即使是胜了,他除了俘获一些俘虏之外,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他而言,当务之极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他会尽可能的保持对峙。
当然,这不排除他会在局部挑起战事,以战代练,保持各部的战斗力。这些都是疥癣之患,不影响大局。对朝廷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应该尽可能的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对孙策形成包围之势,然后西征凉州,稳定身后,控制战马资源,征发凉州士卒,增强兵力。
稳定后方,才能专心东向。孙策如果不是抢先安定了扬州,稳住身后,他能打赢官渡之战吗?
荀彧随即提到了《士论》,将唐夫人的意见说与天子和刘晔听。天子和刘晔听了,都觉得值得考虑。并凉出精兵,并州已经被贾诩控制,在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朝廷不宜与贾诩撕破脸,逼他倒向孙策。可以施展拳脚的只有凉州。
凉州汉羌混居,矛盾重重,汉羌百年混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汉人官吏对羌人鄙视,以蛮夷视之,以奴婢畜之,逼反之后,又无力镇压,愈演愈烈,最终酿成大祸。凉州打了近百年,不仅民风剽悍好斗,也出了一批名将,如果能将这些精兵良将收入朝廷手中,朝廷在兵力上就有了和孙策抗衡的实力。
要想收服凉州汉羌之心,首先就要在观念上清除对羌人的鄙视。如果还抱着华夷之辨不放是很难得到羌人支持的。即使是凉州的汉人也会心存疑虑,担心关东人对关西人由来以久的歧视。
西征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孙策达成默契。如果天子西征的时候孙策突然出兵,哪怕只是骚扰一下,关中也有可能失控,到时候天子就只能流落凉州,望关中而兴叹了。
即使疏狂如孔融也看出了这背后的凶险。如果没有对策,朝廷很快就会被孙策碾压,关中人口不足,经济更是相去甚远。他越觉得重任在肩。大汉余日无多,他能做的就是为大汉保留一点记载。
天子保留了孔融的少府之职,使其兼领兰台,主要精力用于著书作文,与南阳打舆论战。孔融带着荀彧带来的那两箱文章走了,他要赶回一一细读,加以批判,尤其是《士论》。这简直是一颗毒瘤,遗祸无穷,不去不快。
孔融离开,秘书台的气氛轻松了很多,只是心情依旧沉重。天子看着荀彧和刘晔,眼神复杂,时而狠厉,时而惊惶。
刘晔见状,安慰道:“陛下,虽说孙策人多势众,但他也有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趁胜追击,而是整顿襄阳世家,这正是朝廷的机会。陛下宜振奋精神,以求绝地反击,切不可因此沮丧,坐以待毙。”
荀彧也劝道:“陛下,子扬所言甚是。人口、税赋多寡的确很重要,却不是唯一的决胜之道。当年六国攻秦,兵力数倍,又能奈何?孙策虽强,但他战线太长,养兵费用居高不下,难以为继,三五年内,他守则有足,攻则不足,陛下不必焦虑,犹有运筹之地。”
见两个智囊都这么说,天子镇定了些。荀彧趁热打铁,为天子分析了一番情况。
“就目前所知,从青州到荆州,孙策安排了沈友、太史慈、纪灵、徐绲、孙贲、吕岱、鲁肃、黄忠、周瑜等将,再加上孙坚的部下,腹地州郡的驻兵,总兵在二十万左右。他奉行精兵策略,养兵、抚恤的费用都比较高,浚仪之年历时不过半年,他便欠下荆州、豫州世家近十亿钱。为了还清这些债,他不得不分期偿还。二十万兵,以每人花费两万计,每年养兵至少要四十亿,如果开战,开支会猛增。即使他振兴工商,短期内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何也?土地产出有限,养不起太多的人……”
荀彧解释,刘晔在一旁补充,两人将孙策的收支大致估计了一下,确定孙策在不交战的情况下略有节余,一旦开战,他将入不敷出。如果打败了,他将沦为众矢之的,为人所趁。即使是胜了,他除了俘获一些俘虏之外,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他而言,当务之极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他会尽可能的保持对峙。
当然,这不排除他会在局部挑起战事,以战代练,保持各部的战斗力。这些都是疥癣之患,不影响大局。对朝廷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应该尽可能的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对孙策形成包围之势,然后西征凉州,稳定身后,控制战马资源,征发凉州士卒,增强兵力。
稳定后方,才能专心东向。孙策如果不是抢先安定了扬州,稳住身后,他能打赢官渡之战吗?
荀彧随即提到了《士论》,将唐夫人的意见说与天子和刘晔听。天子和刘晔听了,都觉得值得考虑。并凉出精兵,并州已经被贾诩控制,在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朝廷不宜与贾诩撕破脸,逼他倒向孙策。可以施展拳脚的只有凉州。
凉州汉羌混居,矛盾重重,汉羌百年混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汉人官吏对羌人鄙视,以蛮夷视之,以奴婢畜之,逼反之后,又无力镇压,愈演愈烈,最终酿成大祸。凉州打了近百年,不仅民风剽悍好斗,也出了一批名将,如果能将这些精兵良将收入朝廷手中,朝廷在兵力上就有了和孙策抗衡的实力。
要想收服凉州汉羌之心,首先就要在观念上清除对羌人的鄙视。如果还抱着华夷之辨不放是很难得到羌人支持的。即使是凉州的汉人也会心存疑虑,担心关东人对关西人由来以久的歧视。
西征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孙策达成默契。如果天子西征的时候孙策突然出兵,哪怕只是骚扰一下,关中也有可能失控,到时候天子就只能流落凉州,望关中而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