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大喝,二人堂外的亲卫顿时冲了过来。王匡堂内的亲信也纷纷拔刃相向,一场内讧眼见就要爆发。

    就在此时堂外一人匆匆赶来,看到这一幕后连连劝阻:“诸位这是要作何?大敌当前,不想着如何固守或反击,难道还要刀剑相向,令亲者痛、仇者快否?”

    来人一身文士服,头着缣巾,乃西河太守崔钧。此人出身博陵崔氏,是原太尉崔烈之子,颇有谋略声望,为众人所敬重。

    加之此刻他言之有理,王匡和赵浮、程奂二人也是一时激愤。当下也都就坡下驴,互相来了一句。

    “哼,看在崔使君的面子上,放你一马!”

    “哼,算尔等命好,正巧崔使君赶来!”

    一听两方这等言论,崔钧便觉得头疼:赵浮和程奂乃冀州牧韩馥麾下,韩馥加入讨董联盟,几乎是被逼的。虽拨付了一万兵马前来相助,但想必在发兵前已嘱咐过二将,务必要以保存实力为重。

    至于王匡,崔钧也有所了解。

    此人表面慷慨节烈,实则乃一心钻营之徒。当初大将军何进得势,便同意辟为大将军掾,但随后袁绍声名鹊起,又阴与袁绍为谋。

    尤其此番为襄助袁绍起兵反董,他就任河内太守后又命郡吏四处监察河内富户,只要发现有人犯罪,便抓入监牢勒索财物,搞得河内郡怨声载道。此等行径,可见对袁绍的奉承巴结

    而此番他执意要拉上赵浮、程奂的兵马,幕后不见得没袁绍授意。毕竟如此既可试探出韩馥的态度,也可借此架空赵、程二人。

    想通这些,崔钧顿时觉得头更疼了。

    但强迫着先冷静下来后,开口道:“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那何瑾,是否真的已袭了青风岭渡口。”

    说罢,他看向王匡身后一人,道:“元嗣,兵战一事,某不如你。此番依你之见,觉得消息是真是假?”

    那人闻言后,并未直接道出结论,刚毅的神色微微一变,向王匡开口道:“主公,在下想询问一番,刚调入河阳津的那位曲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