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觉得老家今年的天气挺有意思的,年前和年后都在下雪,但就是过年那两天晴了。
而现在,很多人要开始进城,雪又化了,但预报说初八又要下雪——江城是中心,几百里外的信义挂了个边儿。
对于老家人来说,在城里有正式工作的还是少数,也就是这些人这两天返城。
当然也包括在厂里务工的,这种私营工厂,尤其是服装厂,连过年也不停,他们是请假回来的,一天假扣几十块钱,他们当然不会在家多待。
而更多的,还是在城里出摊、在建筑工地干活的,这时候呀他们还不急着走,一般会等到正月十五过完,再才返程。
每年的正月十六,信义火车站人满为患,别说站内,火车站广场都挤满了人。
因为这天要是不走的话,按七不出门的风俗,很多人十七也不走了,非得等到十八。
更有钻牛角尖的,认为八不回家,到城里租的房子也算回家,所以十八也不能走,又往后推一天。
上一世,在沙城出摊的宁远,前几年也是十五以后再走,但在父亲去世两年后,宁远把宁雨他们从大姑家接到沙城生活,从此以后,宁远过年回家改成了清明回家。
这之后只有一次过年回家,还是因为大姑生病做了个小手术,宁远带他们回来看望,其他时间,看望大姑也都是清明节祭拜完父亲,再去她家。
那两年,宁远虽然不知道七不出门的真正意思,但他觉得这些是老封建,还想着你们都不走我走,还没那么挤。
但到了火车站他发现,别说十八,十七的人依然不少。
虽然的确比十六、十九的人数少点,但架不住基数大,而且抱着这天人少想法的,也大有人在。
后来会上网了,宁远才知道,信义是人口流出大市,八百多万的人口,零几年的时候每年都要出去一百多万人。
到了一几年,更是上涨到两百多万,净流出人口数排全国第四,仅次于重市、周口和阜阳,而在信义后面,就是毕节、商丘、茂名和驻牛店。
而现在,很多人要开始进城,雪又化了,但预报说初八又要下雪——江城是中心,几百里外的信义挂了个边儿。
对于老家人来说,在城里有正式工作的还是少数,也就是这些人这两天返城。
当然也包括在厂里务工的,这种私营工厂,尤其是服装厂,连过年也不停,他们是请假回来的,一天假扣几十块钱,他们当然不会在家多待。
而更多的,还是在城里出摊、在建筑工地干活的,这时候呀他们还不急着走,一般会等到正月十五过完,再才返程。
每年的正月十六,信义火车站人满为患,别说站内,火车站广场都挤满了人。
因为这天要是不走的话,按七不出门的风俗,很多人十七也不走了,非得等到十八。
更有钻牛角尖的,认为八不回家,到城里租的房子也算回家,所以十八也不能走,又往后推一天。
上一世,在沙城出摊的宁远,前几年也是十五以后再走,但在父亲去世两年后,宁远把宁雨他们从大姑家接到沙城生活,从此以后,宁远过年回家改成了清明回家。
这之后只有一次过年回家,还是因为大姑生病做了个小手术,宁远带他们回来看望,其他时间,看望大姑也都是清明节祭拜完父亲,再去她家。
那两年,宁远虽然不知道七不出门的真正意思,但他觉得这些是老封建,还想着你们都不走我走,还没那么挤。
但到了火车站他发现,别说十八,十七的人依然不少。
虽然的确比十六、十九的人数少点,但架不住基数大,而且抱着这天人少想法的,也大有人在。
后来会上网了,宁远才知道,信义是人口流出大市,八百多万的人口,零几年的时候每年都要出去一百多万人。
到了一几年,更是上涨到两百多万,净流出人口数排全国第四,仅次于重市、周口和阜阳,而在信义后面,就是毕节、商丘、茂名和驻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