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终于留了下来。

    何郯不服气不行啊,郑朗做得太狠了,用几千万缗收入来强保张方平,就是张方平犯了死罪,也能保下来。但老弟,你为什么不保杨察?好歹他也能算是你的朋友与曾经的下属。

    张方平贬了官职,仅是银行使,开始成立银行司,郑朗将它定位于监,想低调,但低调不起来,让赵祯改成司,也意味着它的地位不比三司弱上多少。这件事朝廷并没有宣扬,可它自己儿宣扬出去。

    引起强烈的轰动。

    有部分人反对的,特别是那些专门以高利贷谋生的商人,不过反对的声音太弱小。作为豪强富户,这些专业放高利贷的仅是一部分群体,大多数群体经商,地租,作坊等产业营利,也放高利贷,占的比例不会太大。而且他们高利贷盈利非是象利息那样可观。

    最少九成以上借贷人还不起,说九成是乐观的,九成五还不起,许多高利贷放出去便是死账,但若是银行呢?利息低了无数倍,可是国家在做后盾,数量庞大,也不象自己放高利贷那样需要大量本金,借鸡生蛋,借蛋出鸡,未必比自己那种高利息高利息盈利少。不剖析出来不懂,一剖析出来,皆不是傻子。

    一些需要资金的中小商人更是举手欢迎,不借钱生意做不大,一借高利贷有可能悲催。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利息,都是能承受的范围。

    许多百姓也欢迎,家中略有些余钱,放在家中害怕小偷,不知道往哪里放,放在钱柜付利给钱柜,人家还嫌钱少不接受。

    支持的人喝彩的人更多。

    多是在观望,因为朝廷“借”了许多钱,一直没有归还。信誉也不大好。

    不过看起来形式颇为乐观。

    在一片争议中,朝廷开始筹备银行司,先得将班子搭起来。张方平也很满意,虽贬职。只要在京城,就有升迁机会。接着三司传来好消息,韶州天兴场铜发现主矿,储藏量大,一年可采二十五万斤,听起来数量巨大,实际也不多。用来铸币仅是几万缗。

    对国内诸矿郑朗一直不动弹。

    大肆开矿是在国内,宁肯糟蹋,也要数量。那怕宋朝有能力在未来,树立海外殖民地,看到杨守素、张元等人的表现,再想一想后来的坡国,郑朗对海外兴趣很低。其实在宋朝若是发展殖民地,有很多乐观的条件。一是人口多,二是为了生存,各种耕作技术飞跃性进步。甚至与山海争田,况且外海一些条件好的地方,三是种族比较单一,不象后来的美国,有许多国家许多种族,于是欧洲列强最后不能控制这块领土。然而郑朗对自己民族的凝聚力,一直没有信心,又有许多困难,对殖民地抱着怏怏的态度,除了掠夺性开采。与一些供给点外,一直没有诱导百姓前去海外大肆发展殖民地。

    现在开矿,最少会有七成矿藏被糟蹋,没有给周边诸岛留下机会,大肆发展这种粗犷的开矿。但对国内郑朗态度很慎重的,以现在的技术能找到便找到。能开采便开采,不管不问,更不会主动指出各大铁矿、铜矿分布地点,大陆本土才是中国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