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六章 庞太师(2/4)
“中的!”郑朗先笑,后摇头,腹黑能力,司马光太厉害了。
正是这个内藏库,国家收入仅有一部分流入内藏库,以备国家急需之用,实际它成了皇家的内库。一般执掌的人多是贵戚或者宦官,例如曹玮与蓝元震。究竟它有多少钱,一般大臣不知道,故张方平询问自己,让自己估猜。也能估猜出一点儿,例如有灾害,或者有急用,赵祯出手大方了,内藏库盈余就稍为丰厚,若是出手小气,内藏库储存并不多。也不能说它全是坏处,至少在对这些钱帛的使用效率上,它远远高于三司,连郑朗执政这几年,三司的浪费率也比内藏库高。因为它身后站着一个仁爱节俭的背影。但放在宋徽宗时代,那可糟糕了。
宋代臣权下降,君权同样在下降,君王的诏书若两制大臣不同意,往往都不能执行下去。所以内藏库会使君王心中踏实一点儿。
庞籍将这批钱逼出来,看似很好,一年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价值可不止一百多万缗钱,仅使赵祯“无钱可用”,就会产生更多的价值,又繁荣了地方经济。可是会有许多麻烦,国家财政收入流入内藏库占的比例很少,但多是金银铜钱、珠玉香料,三司里却多是货物、粮帛。这一逼实际是将内藏库的钱转入银行,归中书所管,麻不麻烦?而且皇上手中的钱少了,私下的赏赐必然减少。官员看到自己赏赐下降,会不会怨恨?
郑朗喃喃道:“庞太师,好相公!”
赞赏的话。
对后期诸相,包括两个学生在内,郑朗最看好的是庞籍。不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很有名气,可没有做好。成了坏事,结果坏的一面胜于好的一面,郑朗评价就不会很高。
伟人说过,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郑朗说过,我要执政,就准备下地狱吧。这个下地狱就是指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性质差不多。
庞籍难道看不出其中的区别?看到了。但为了国家,还是去做了,所以说他是好宰相。
实际郑朗略高评价了庞籍。
庞籍逼的。从各个方面来看,庞籍接了一个好班子,高效率,即便有侬智高之叛,郑朗与狄青前行,恐怕就是李继迁谋反之初,若没有契丹之逼,也能将李继迁拿下来,不成危害。但看财政收入呢?皇祐三年支出仅是一亿略多,收入达到一亿四千三百余万。结合起来产生近四千万盈余,计钱最少达到三千多万缗钱。
这个数字当时出现所有大臣瞠目结舌,无他,这个积余就比唐朝最高一年收入还要多。并且这个积余是在种种惠民政策,拨出大批款子救灾基础上产生的。
不然何来琼林饯行,连张贵妃都从深宫里走出来替郑朗送行一事?若说郑朗是赵祯的心腹大臣。难道赵祯就没有其他的心腹大臣?
这几年大治成了宋朝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庞籍也未打算想跨越过去,然而也不想太过黯然。接手两府事务后,他认真的想了一下,实际有些难办了。
正是这个内藏库,国家收入仅有一部分流入内藏库,以备国家急需之用,实际它成了皇家的内库。一般执掌的人多是贵戚或者宦官,例如曹玮与蓝元震。究竟它有多少钱,一般大臣不知道,故张方平询问自己,让自己估猜。也能估猜出一点儿,例如有灾害,或者有急用,赵祯出手大方了,内藏库盈余就稍为丰厚,若是出手小气,内藏库储存并不多。也不能说它全是坏处,至少在对这些钱帛的使用效率上,它远远高于三司,连郑朗执政这几年,三司的浪费率也比内藏库高。因为它身后站着一个仁爱节俭的背影。但放在宋徽宗时代,那可糟糕了。
宋代臣权下降,君权同样在下降,君王的诏书若两制大臣不同意,往往都不能执行下去。所以内藏库会使君王心中踏实一点儿。
庞籍将这批钱逼出来,看似很好,一年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价值可不止一百多万缗钱,仅使赵祯“无钱可用”,就会产生更多的价值,又繁荣了地方经济。可是会有许多麻烦,国家财政收入流入内藏库占的比例很少,但多是金银铜钱、珠玉香料,三司里却多是货物、粮帛。这一逼实际是将内藏库的钱转入银行,归中书所管,麻不麻烦?而且皇上手中的钱少了,私下的赏赐必然减少。官员看到自己赏赐下降,会不会怨恨?
郑朗喃喃道:“庞太师,好相公!”
赞赏的话。
对后期诸相,包括两个学生在内,郑朗最看好的是庞籍。不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很有名气,可没有做好。成了坏事,结果坏的一面胜于好的一面,郑朗评价就不会很高。
伟人说过,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郑朗说过,我要执政,就准备下地狱吧。这个下地狱就是指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性质差不多。
庞籍难道看不出其中的区别?看到了。但为了国家,还是去做了,所以说他是好宰相。
实际郑朗略高评价了庞籍。
庞籍逼的。从各个方面来看,庞籍接了一个好班子,高效率,即便有侬智高之叛,郑朗与狄青前行,恐怕就是李继迁谋反之初,若没有契丹之逼,也能将李继迁拿下来,不成危害。但看财政收入呢?皇祐三年支出仅是一亿略多,收入达到一亿四千三百余万。结合起来产生近四千万盈余,计钱最少达到三千多万缗钱。
这个数字当时出现所有大臣瞠目结舌,无他,这个积余就比唐朝最高一年收入还要多。并且这个积余是在种种惠民政策,拨出大批款子救灾基础上产生的。
不然何来琼林饯行,连张贵妃都从深宫里走出来替郑朗送行一事?若说郑朗是赵祯的心腹大臣。难道赵祯就没有其他的心腹大臣?
这几年大治成了宋朝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庞籍也未打算想跨越过去,然而也不想太过黯然。接手两府事务后,他认真的想了一下,实际有些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