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自从接了这“告状元”的一案后,门前客人便络绎不绝了。

    多是梁王一派的权贵们来敲打他,还有一些是支持薛树的年轻文人,这些文人虽没有要职,但大多有功名在身,将来是不是权贵谁也不好说。

    这两方人物,刑部是一个也不想得罪。

    于是,尚书想了个妙计。他对外宣称暂停调查此案,以其他案子为掩护,暗中调查薛树告蔡义的案子。

    十日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刑部查出了结果。

    原来,早在数月前,蔡义进燕京赶考的时候,就得知了燕京有位才子名叫薛树。

    为了能金榜题名,他用一箱金银细软买通薛树身边的书童,将薛树写过的散文歌赋统统抄一份给他。最终,他选了《黎民赋》,果然,出榜那日,他扬名立万了。

    而后,为了来日不被薛树报复,蔡义又与某位主考官勾结,对薛树的考卷做了改动。

    刑部现在收到的证据,一个是一箱金银细软,一个是殿试时薛树的考卷。还多亏刑部尚书与殿试的一位副考官是旧识,才能拿得到这考卷。

    本朝科举实行糊名法,但燕京城能认出薛树字迹的人,那可太多了。

    看这考卷上的两种不同字迹,尚书叹了口气,面色凝重:“这内容确实了做了手脚,上下文连字迹都不同,考官不可能看不出。”

    也就是说,所有考官,皆心知肚明。而与蔡义勾结的主考官,除了梁王不会有旁人。

    “这么棘手的案子,怎偏落到了我头上?”他苦笑着摇头。

    侍郎提议道:“先压着吧!”

    压着不报?可纸是包不住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