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江很少见的跟我聊了些哲学的话题,她的态度总是很爽直,也对其他人的想法没什么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从来不去揣摩他人。从她的战斗方式来说,读取他人的思考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即便如此,在过去,她很少跟我谈起这些话题。她只是注视着,深深注视着我的思考和烦恼。即便她此时似乎更深入地交谈了这些话题,也没有让我觉得其中有“关怀”的成份,也没让我觉得,是出于“担忧”的缘故。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跟我说这些话,如果是平时的她,在谈到“不喜欢火炬之光的那些人”这个程度时,就会停止了,而现在却深入了进去,谈起为什么不喜欢他们……之后又更深入地去探究思考和行为的本质。

    不能不说,她的深入程度让我觉得有些奇怪,尽管我并不避讳谈论这些,哪怕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只会暴露出我的愚蠢和矛盾和那些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比较起来,我的知识和思维深度,连“半桶水”都称不上,别人也只会嘲笑我思考的这些东西,我所恐惧的东西全都是无用的妄想。

    富江,到底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用这么正儿八经的态度,将盘桓在我脑海中的这些胡思乱想全都挖掘出来呢?

    然而,我没有问出这个问题。有一种根植在我感性中的力量,阻止我这么提问如果在我的思考中还有足够的理性比例,大概就能够问出口了吧,因为从理性来说,这是十分隐晦却也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虽然思考层面有理性的部分,但却在贯彻行动的时候完全遵循感性行事,那么,这种从感性中萌发的压力就是无法抗拒的。

    我在理性上想说的话,徘徊在我的喉咙间,直到被这压力深深地压了回去。

    “放弃思考却仍旧执着行事的人,也许是痴愚而盲目的,但是,他们也在运动,不是吗?”我最终说出的话是这样的:“阿江,你是出于什么理由讨厌他们呢?”

    “因思考进行的运动和不因思考进行的运动,相似却不等同,两者的运动方式和表现是不一样的。”富江如此回答到:“我觉得他们的运动没有美感。”

    啊,我突然认知到,富江真的没有敷衍,她的确就是因为觉得那种运动没有“美感”,所以才不喜欢。那真的是十分自我的,充满了人性的表现。

    “那么,你觉得我不应该去找他们?”我这么问她。

    富江突然露出一丝暧昧又坦然的笑容,对我说:“这是由你决定的,阿川。我只是在你身边,仅此而已。”

    “那么,我还是想要去见见他们。”我对她说:“我需要足够的参照物,才能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计划进行对比,从而去了解自我和计划在可认知的范围内出于怎样的状态。我的行为,我的自我,我的力量,都是需要参照才能确认存在的。”

    “我不就是参照物吗?”富江笑了笑,这么说到。

    “当然,阿江你是。但是,我渴望有更多。”我这么回答,“只以阿江你为参照物的话,我觉得自己会变得古怪,因为阿江你太过于不同寻常了。”

    “嗯……”富江挠了挠头,说:“虽然我一直希望阿川你眼中只有我,但是,既然你是这么想的,我也不会阻止。毕竟我比起其它人,还算是很开明的。”

    “……的确如此。”我还能怎么回答呢?我觉得自己明白她口中的“其它人”都是谁,但是,最终我也没有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