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该万死!”师尊不忘补上一句。

    老妪沉默了片刻,声音沙哑的开口:

    “这件事都是因为我而起,他们只是些无辜的村民罢了,我原意承担一切后果,还请能够放过我的三位孙子。”

    这一点其实与沈炼如出一辙,都说隔代亲,这些老人都将孙辈放在了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位置。

    李想作为古生物学家,也能理解这么心态形成的原因,其实跟人类学会直立行走有关,由于骨盆的缩小,导致后代的必须在还未发育完全时就出生,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后代都属于“早产儿”,为了保证后代的成活,女人在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不得不专心照料孩子,男人们则承担了收集食物的重担。

    这就是“家庭”的雏形,而老人在其中的位置,则是“牺牲者”。到不是说这些老人多么伟大,这只不过是“基因”的命令罢了。

    是的,人类自诩万物之灵,也同样逃不过“基因”的桎梏,只不过人类在发展中逐步走向了文明,也就出现了第二种控制其行为的属性——“模因”。可以将模因简单的理解为文化影响。

    套用在此时,“模因”其实就是师门。这也是李想为什么选择设立门派的原因,他想利用模因,更牢固的控制这些人。

    不过此时的李想,还从这个匍匐的老妪身上看到了另一种东西。

    那是沈炼所不具备的一种“责任”感,至少沈炼的嘴里,从来不会说出什么“我跟我们家雪绒一命抵一命”的话来。

    这证明老妪相比于沈炼,多了一分远见。

    “说起来,死亡并不是最好的答案,师尊选择降临此地也不是为了带来杀戮,恰恰相反。我们只不过是为了发展而来,面对同伴我们会给予最大的仁慈。这一点你想必已经在沈炼的身上看到了。”

    “但对于敌人,我们也绝不会心慈手软。是生是死,你自己选吧。”

    李想恩威并施的说道。

    一条路是死亡,一条路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起码还有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