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三更,横街苏府的书房中燃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灯芯拖得长长的,不知道是不是下人的疏忽,没有去剪,导致只有豆大的火苗在跳动。

    已经是端午时节,天气渐热,书房门窗却是依旧紧闭着。

    苏荃与庶弟苏承一左一右围着当中的桌子坐着,两人神色都有几分难看,正各自翻看着桌上摆的纸张。

    过了约莫一炷香功夫,苏承才开口道:“大哥,若是咱们家重新选了一位旁支,会不会给人朝三暮四的摇摆之感?”

    苏荃摇了摇头,道:“此刻顾不得这许多了……这两人,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一面说着,一面将手指向纸张上的名字。

    上头写了六七个人名,有迁、睿、辛、栩等等,如果有其他大臣在这里,很快就能认出这是取了赵家三服内,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宗室名字中的一个字。

    苏承琢磨片刻,道:“还是要等等……褚枢密同太后必然是站在一边的,会选取年龄幼小之子,只是不晓得枢密院会不会铁桶一片,而政事堂,又是怎样一个想法。”

    小皇帝已经不中用了,朝堂上下都明白,无论他恢复的情况如何,都再也不可能继续坐回那一张龙椅。而他留下来的两个种,一个已经确定了是皇女,另一个虽然还没有诞下,却也有一半的可能没有办法继承皇位。

    此时,寻找合适的人选来接继大统,就成了一件人人都惦记,却又暂时没有人点明的事情。

    也许当初褚秅与杨夙将女儿送入宫中的时候,是打着替赵显站台,与田太后分庭抗礼的想法,可到了如今,他们的立场已经变到了田太后一处。

    只有立下幼小孩童为帝,过继在赵显名下,认一位后妃为母,才是他们的利益。

    于田太后,她能继续摄政,再按自己的想法养成幼帝。

    于褚秅与杨夙,能保住自己送入后宫的女儿,也能保住以后东山再起的可能。

    可对于其他人,就不一定是同样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