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集团公司是海上发射公司的股东,也负责了这个项目在海运工程,包括发射平台及指挥船方面的准备设计制造,这方面也是很有经验。

    这次杨杰要建造的这个海上发射平台比挪威阿克集团设计制造的平台还要大上许多,而船舶设计研究院设计船舶出身,很多设计逻辑和思维都是从船舶设计移植过来的,不适应国际化海洋工程项目对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的高要求。

    阿克集团公司的工程技术团队在海洋工程设备上规范和标准无比详细,要求对全平台的每一个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都需要作吊运分析,对所有的关键系统都在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上作风险评估。

    而且船舶建造跟海洋工程设备在建造过程和工艺上是完全不属于同一级别的挑战。

    散货船的结构、钢板占空船总重的60%,设备、管线、电缆等占40%,而海洋工程装备相反,也就是说设备、系统更多、更复杂,它的系统集成工作量是散货船的5倍以上,包括设备和系统的安装、机械电气完工、预调试和调试等等,尤其还是海上发射平台更是要将发射塔架和各种保障设备塞到这个海上平台上面,就更为复杂了。

    为了试验南海复杂恶劣的海况,在设计之初就以百年一遇的风浪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又用200年一遇的风浪进行了模拟检验,这相当于遭遇17级台风。

    海军工程大学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对几十种海况进行了模拟实验,此外计算机还对1000多种海况作了模拟运算。

    为了应付这些恶劣的海况,设计院也还是设计了复杂的锚泊系统,它有12个15吨重的船锚,每个都可以产生800多吨的抓力。

    船锚链每根长1750米、重约280多吨,其中还加入了以高强度尼龙绳为主的合成纤维索,从而吸收平台移动产生的能量,如果有需要,这个系统可以每分钟156米的速度将船锚快速抛射出去,它自己也带有传感器,随时探知自己承受的压力。

    另外由于南海海域较大,返回陆地补给困难,这个海上发射平台要求有最大的数千吨的可变载荷,这个也是为建造建造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华兴集团公司的组织的这支工程技术监督团队对建造质量的要求几近苛刻,针对焊接要求高的特点,为此江南造船厂组织了超过2000人的焊工考试,最好的焊工才会参与建造这个海上发射平台。

    这些高强度的钢是中原汽车集团公司旗下的冶金厂冶炼出来的,给焊接带来了巨大挑战,焊接设备对除锈、湿度、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湿度高了容易产生气孔,要比较高的焊前温度,就用电热夹板一样的装置进行预热,焊接完还要作保温处理。

    这些特殊的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是机床研究院自己开发设计,也是保证了发射平台的焊接质量。

    由于需要其他船只靠近补给等原因,肯定会发生碰撞和摩擦,技术团队要求在即便是三五千吨的船只正面撞击这个平台也很难使其发生倾覆等状况。

    另外在火箭从吊装的过程中也是要考虑到碰撞的可能,在这些吊装设备上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