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认为这逆子多多少少还会听他母后的话,不然没人管教的话,这逆子指不定还会做出类似今日这般荒唐之事,皇后留在京城,可以起到监督和弹压的作用。
只是半个后邸的内侍和宫女,连同勇卫营及其家眷都要南下,涉及人员超过五万,决计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搬迁行动,计划不周就会出现些许纰漏。
没人可以保证执行的时候会万无一失,中原地区灾珉无数,南方又有流寇作乱,让崇祯不得不做未雨绸缪,一切都要到了南都之后才能长舒一口气。
逆子已经开口,并不需要后邸储藏的历代珍宝,故而崇祯打算把能带走的都带走。南京已经有一张龙椅了,不然崇祯也不会将这张椅子留给逆子。
太祖在南京开朝,成祖发动靖难之后,将都城迁至京城。如今移驾南都的话,那么南都将重新变为大明帝国的都城,而京城则降至陪都的地位。
天子在哪里,哪里便是都城,这是惯例。参照开朝之轨迹,此举也算是回归本源了,打的幌子就是恪守皇室孝道,谨遵太祖天命。
至于有人是否将自己比作宋高宗赵构,崇祯并不担心,当下大明还在抗击东虏,又没有与其议和,大明也没有皇帝被东虏所俘。
无非是大半辽东被东虏暂时侵占而已,只要励精图治,加以时日,必定可以收复失地。这逆子自称有能耐,那就让他去做这得罪人的苦差事好了。
崇祯现在也学聪明了,但凡有人提及棘手之事,他就往逆子那里一推就行了,逆子有颠倒黑白的诡辩之才,那就正好用来对付这些没事找事的小人。
要不然这逆子非但没有被废黜太子之位,还被封为摄政王,总领北方八地,等于将半壁江山交给他打理,如此一来,作为皇帝的崇祯岂不是赔大了?
周皇后一脉留在北方,而田贵妃所生子嗣与崇祯移驾南都,往后有可能造成不小的麻烦,不过崇祯觉得自己春秋鼎盛,暂时还不会产生这个忧患。
即便是有,也是二三十年之后的事情,最近十来年是不可能发生的。东虏铁骑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到南都去抓他。
只要大明皇帝还在,那朝廷就乱不起来,更不会有诸多藩王争夺皇位的事情发生。藩王已经开始陆续移藩海外了,就可以直接省去了这方面的担心。
关键在于这逆子是否真的有本事顶住东虏的大举入侵,率军守住北方,否则大明真就会步了赵宋王朝的后尘了。
对于东虏将于秋季再次入侵之事,崇祯是心里十分没底的,他并不精通兵法韬略,对于如何御敌更是一筹莫展,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逆子身上了。
只是半个后邸的内侍和宫女,连同勇卫营及其家眷都要南下,涉及人员超过五万,决计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搬迁行动,计划不周就会出现些许纰漏。
没人可以保证执行的时候会万无一失,中原地区灾珉无数,南方又有流寇作乱,让崇祯不得不做未雨绸缪,一切都要到了南都之后才能长舒一口气。
逆子已经开口,并不需要后邸储藏的历代珍宝,故而崇祯打算把能带走的都带走。南京已经有一张龙椅了,不然崇祯也不会将这张椅子留给逆子。
太祖在南京开朝,成祖发动靖难之后,将都城迁至京城。如今移驾南都的话,那么南都将重新变为大明帝国的都城,而京城则降至陪都的地位。
天子在哪里,哪里便是都城,这是惯例。参照开朝之轨迹,此举也算是回归本源了,打的幌子就是恪守皇室孝道,谨遵太祖天命。
至于有人是否将自己比作宋高宗赵构,崇祯并不担心,当下大明还在抗击东虏,又没有与其议和,大明也没有皇帝被东虏所俘。
无非是大半辽东被东虏暂时侵占而已,只要励精图治,加以时日,必定可以收复失地。这逆子自称有能耐,那就让他去做这得罪人的苦差事好了。
崇祯现在也学聪明了,但凡有人提及棘手之事,他就往逆子那里一推就行了,逆子有颠倒黑白的诡辩之才,那就正好用来对付这些没事找事的小人。
要不然这逆子非但没有被废黜太子之位,还被封为摄政王,总领北方八地,等于将半壁江山交给他打理,如此一来,作为皇帝的崇祯岂不是赔大了?
周皇后一脉留在北方,而田贵妃所生子嗣与崇祯移驾南都,往后有可能造成不小的麻烦,不过崇祯觉得自己春秋鼎盛,暂时还不会产生这个忧患。
即便是有,也是二三十年之后的事情,最近十来年是不可能发生的。东虏铁骑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到南都去抓他。
只要大明皇帝还在,那朝廷就乱不起来,更不会有诸多藩王争夺皇位的事情发生。藩王已经开始陆续移藩海外了,就可以直接省去了这方面的担心。
关键在于这逆子是否真的有本事顶住东虏的大举入侵,率军守住北方,否则大明真就会步了赵宋王朝的后尘了。
对于东虏将于秋季再次入侵之事,崇祯是心里十分没底的,他并不精通兵法韬略,对于如何御敌更是一筹莫展,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逆子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