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争的硝烟散去后,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关注最现实的问题。

    由局部恶劣气候导致的环境大变化,考验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整个世界。

    二零三七年十月,西太平洋地区进入台风频发季节。[bsp;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西太平洋上总共生成了三十三个超级台风,其中二十七个袭击了菲律宾,中心最大风力超过十三级的就有十三个,导致一万三千多人遇难,数以百万计的房屋被毁。

    根据菲律宾当局公布的数据,台风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七千八百亿美元。

    更严重的是,台风经过的地区,粮田几乎绝收。

    进入二零三八年一月份,菲律宾的情况再度恶化。一月十四日,菲律宾北部地区遭遇了非常罕见的雹灾,冰雹在一个晚上扫荡了大半个吕宋岛,包括马尼拉在内的数十座大中城市受灾严重。

    一月十五日,菲律宾政府正式向国际社会求助。

    严重的自然灾害,除了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之外,还导致吕宋岛百分之七十的粮田绝收。更严峻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菲律宾渔业在二零三七年减产百分之四十五,预计二零三八年减产百分之五十以上。

    也就是说,菲律宾最需要的救灾物资就是粮食。

    受粮食欠缺影响,菲律宾国内已经发生了暴动,饥饿的平民不但洗劫了城市里的商店与市场,还冲击了军营、包围了政府机关办公地点与行政人员住处,在马尼拉等大城市还与军警发生了冲突。

    仅在一月上旬,就有数千人在冲突中丧生。

    向国际社会求助之后,菲律宾总统当天就飞往华盛顿,希望美国能提供紧急援助,帮助菲律宾渡过难关。

    显然,菲律宾总统来得不是时候。

    因为粮食减产幅度远远超过预期,而且美国国会已经解除了管制状态,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在疯狂囤积食物,所以在二零三八年初,美国对外援助的粮食比预计减少了三分之二,只能重点供给主要盟国。

    虽然菲律宾是美国的主要盟国之一,但是美国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