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项羽在和郝酒探讨昆阳之战的时候,就认为更始军只要不傻,肯定会从宛城抽调军队前来昆阳这边助战,无论是破坏粮道,还是袭扰大营,都可以给昆阳守军减轻压力,给他们希望。
这和巨鹿之战是一个道理,假设楚国不发救兵或者一直像其他各路诸侯那样作壁上观,巨鹿赵军还守个屁啊,直接投降算了,根本没希望,早就崩溃了。
可以说包括王邑和王寻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宛城更始军有可能分兵来救昆阳,但又都没太当回事。
因为只要宛城还在坚守,更始军就算分兵来援,也必然不会投入太多,总共就十万兵马,围困宛城最低也得五万,而且真要是分出五万兵马来援,那就等于要在昆阳和新军提前决战了。
刘縯不可能冒这样的险,就算真要提前在昆阳决战,宁可放宛城新军突围,也会多带兵马。
项羽和郝酒虽然知道昆阳之战的结果,也知道宛城会在昆阳决战前投降,但他们光是应付拥有强大系统的刘秀就已经很耗费精力了,现在又得攻城,还哪有多余的精力去防范宛城更始军呢?
历史上的王邑和王寻因轻敌而败给刘秀,这个位面的刘秀有系统就更打不过了,所以项羽和郝酒也没敢把这两位留在昆阳东边,而是让他们驻扎在昆阳西边。觉得他们数万兵马在手,去防范一下宛城更始军总行吧?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碰上的这位刘稷在历史上比刘秀武力值还高,是真正的纯猛将,打起仗来经常是杀着杀着就身陷重围了,因为他自己冲得太快,其他人跟不上。
即便如此,这位猛将也是最后死在了‘自己人’更始帝刘玄手中,而不是莽死在战场上。
在刘稷看来,打仗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更始军是人少,但只要都拿出不要命的劲头出来,完全可以把人数众多的敌人撵得吱吱跑,甚至是自乱阵脚自相残杀。
不过,想要达成这种效果必须得经历一个过程,比如他这次以少胜多,玩命冲锋斩杀了敌军司徒王寻,一下子就吓破了敌军之胆。
王寻的兵马因为没了主将,又害怕自己落得和王寻一样的下场,故此丧失了斗志一路逃窜。
这伙人一逃,引得其他不明真相的新军将士以为后面的追兵十分强大也跟着逃,最后连新军主帅大司空王邑都慌不择路逃向了昆阳城。
当然,也不能说王邑完全没有道理,昆阳城那边也有不少新军在攻城,汇合之后多少也能稳住一些阵脚。
这和巨鹿之战是一个道理,假设楚国不发救兵或者一直像其他各路诸侯那样作壁上观,巨鹿赵军还守个屁啊,直接投降算了,根本没希望,早就崩溃了。
可以说包括王邑和王寻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宛城更始军有可能分兵来救昆阳,但又都没太当回事。
因为只要宛城还在坚守,更始军就算分兵来援,也必然不会投入太多,总共就十万兵马,围困宛城最低也得五万,而且真要是分出五万兵马来援,那就等于要在昆阳和新军提前决战了。
刘縯不可能冒这样的险,就算真要提前在昆阳决战,宁可放宛城新军突围,也会多带兵马。
项羽和郝酒虽然知道昆阳之战的结果,也知道宛城会在昆阳决战前投降,但他们光是应付拥有强大系统的刘秀就已经很耗费精力了,现在又得攻城,还哪有多余的精力去防范宛城更始军呢?
历史上的王邑和王寻因轻敌而败给刘秀,这个位面的刘秀有系统就更打不过了,所以项羽和郝酒也没敢把这两位留在昆阳东边,而是让他们驻扎在昆阳西边。觉得他们数万兵马在手,去防范一下宛城更始军总行吧?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碰上的这位刘稷在历史上比刘秀武力值还高,是真正的纯猛将,打起仗来经常是杀着杀着就身陷重围了,因为他自己冲得太快,其他人跟不上。
即便如此,这位猛将也是最后死在了‘自己人’更始帝刘玄手中,而不是莽死在战场上。
在刘稷看来,打仗就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更始军是人少,但只要都拿出不要命的劲头出来,完全可以把人数众多的敌人撵得吱吱跑,甚至是自乱阵脚自相残杀。
不过,想要达成这种效果必须得经历一个过程,比如他这次以少胜多,玩命冲锋斩杀了敌军司徒王寻,一下子就吓破了敌军之胆。
王寻的兵马因为没了主将,又害怕自己落得和王寻一样的下场,故此丧失了斗志一路逃窜。
这伙人一逃,引得其他不明真相的新军将士以为后面的追兵十分强大也跟着逃,最后连新军主帅大司空王邑都慌不择路逃向了昆阳城。
当然,也不能说王邑完全没有道理,昆阳城那边也有不少新军在攻城,汇合之后多少也能稳住一些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