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吕不韦没有私心,所以秦王嬴政亲政很顺利。亲政后,基本上走吕不韦时期的路线。在战略上,还是采取蚕食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蚕食三晋和楚国的土地。齐国和燕国距离秦国太远,想蚕食也蚕食不了。

    战国后期,秦、楚、魏、赵、韩、齐、燕等诸侯国的版图几乎是年年有变化的。今天在这里吃了亏,诸侯们就会想着在其他地方捞回来。真的!就跟疯了的狗一样,到处咬人。只要有机会,就会翻脸不认人。

    刚刚还在一起喝酒,称兄道弟,只要有利益了马上就能翻脸不认人。这就是战国后期的君王,一点道德底线都没有。

    而他们!不认为自己没有道德底线,却说这是“君王的生存之道”。用现代语言来讲,这是政`之治。

    意思是:政`归政`,人品跟人品,人品不能与政`挂勾。政事是国家大事,人品是私事。为了国家大事所作出的决定,不能跟作出决定的人人品挂勾。

    有了这种奇怪地理论,刚刚还跟对方的君王在一起喝酒、称兄道弟,现在就不择手段向对方的国家动手,也就不奇怪了。

    公元前6年,赵以庞暖攻燕之勺梁,取狸、阳城。

    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漳水流域被秦占有。

    机会总归是有的,今天以这个理由明天以那个理由,反正就那么回事:我要蚕食你,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吃掉。

    你认为我不够意思,是不是?那好!我们也可以合作啊?我不是抢了你的地盘?是不是?你不是跟那个谁有过节?那么!我们联合起来去攻打那个谁?

    “这个?”

    “你是想我与那个谁联合起来攻打你么?”

    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就上当了。

    秦国就是采取这种策略:今天以帮助燕国的名义抢了赵国的地盘,明天又跟赵国合作去抢其他国家的地盘。反正!秦国已经是个超级大国,你单挑不了他你只能跟他合作。

    你不跟秦国合作你就要继续被秦国打压,再则!你跟谁合作来对抗秦国?秦国自从采取蚕食的策略后,在外交上面那是有一套的。表面上!跟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是友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