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紫芙双手在头皮间轻轻的按抚,朱祁镇的双眼渐渐闭了起来,一边享受着紫芙恰到好处的按抚,一边却又忍不住对紫芙开口道:“刚刚那个驿官告诉朕,通州的知州竟然不顾先帝丧期,为了敛财,联合青楼乐坊为往来住在驿馆的官员提供歌舞,而且收费还是平常的两倍。”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正在为朱祁镇按着头皮的紫芙闻言,不由得大惊,心思单纯的她怎么也想不到,那些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朝廷官员们竟然会有如此的一面。

    “是啊,朕本以为,他们就算再无耻,也不至于如此行事,父皇尸骨未寒,他们就这么的迫不及待了。”

    朱祁镇睁开闭着的双眼,看着车盖的目光中充满了杀意:“看来,太祖当年的严刑酷法并没有吓住他们,皇祖父和父亲的宽仁不仅没有让他们感怀在心,反而成为他们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的底气所在。”

    “陛下息怒,想来朝中的大人们多数还是洁身自好的,自甘堕落的人仅有少数罢了。”

    紫芙并没有趁机开口询问朱祁镇打算将来如何处理这些事,只是若无其事的继续在朱祁镇的头上温柔的按着,轻声宽慰着朱祁镇。

    “希望承你吉言吧。”

    朱祁镇自嘲的笑了笑。

    有着后世记忆的朱祁镇很清楚,大明帝国的灭亡,那些文臣是出了大力的,或许,他们的本意并不是要毁了大明,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不外如是。

    他们对外族的入侵束手无策,但又端着中原上朝的架子,一旦战事有所起色,便开始在内部争权夺利,趁机进献谗言,拖前线后腿。

    无论是明朝中期的瓦剌还是后期的辽东女真,都是如此,毫无远见,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因此,大明想要不重蹈覆辙,就必须要从选官的根本—科举制度着手,慢慢将他们从先家后国的思想转变成先国后家,只有这样,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很快,队伍便停了下来,马车外隐隐传来城门校尉的询问声,显然,是到了通州城了。

    通州城北城门,此时在城门周围已经围满了进出城的百姓,城门校尉和一干士卒如临大敌的和护卫着朱祁镇的锦衣卫对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