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贞终究还是认同了敬翔的提议,派遣使臣赶赴城外的魏军营盘,请求拜见康延孝,传达他愿意归顺的意愿,乃至让梁国放弃抵抗投降的条件。

    毕竟按原本的轨迹,梁国账面上还掌控大片疆土的情况下,甚至后唐兵马还没攻入汴梁时,朱友贞便已勒令御前将官了结自己的性命了...如今经敬翔点明,他可以利用魏、晋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有砝码向李天衢央求,既然仍有生的希望,他当然也没有勇气再抵抗下去。

    而康延孝见过长安那边派来的使臣,后知后觉,也发觉如今几乎可以说已成必亡之势的梁国的确有可能来这么一手,派遣使臣来到方自扎下的营盘中,表说愿意向魏朝投降,进献梁国治下疆土。然而也请求魏帝承诺永不加害去除帝号的朱友贞,许以块封地过活,保护他不至于落入世仇晋国的手中。

    由于自己统领五千兵马奇袭杀至长安城下,这才迫使梁国君臣只得降从于魏朝,按说也是居功至伟。若能兵不血刃的取下敌国国都,又省得再多费手脚。对于此,康延孝当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但是让他仍旧有些犯难的事,权衡本国与晋国明和暗斗的关系,乃至还有梁、晋双方为世仇大恨的前提...如何发落朱友贞这个敌国君王,也必须要由自家君主李天衢拍板定夺才是,他也决计不能越俎代庖,替皇帝做出这个决定。

    所以即便考虑到困在长安城内的梁国君臣,也有可能要使缓兵之计,而等候凤翔府等西面诸处兵马援军,这才假意请降...康延孝也只有好言好语的打发梁国使臣回去,也要尽快派遣轻骑日夜兼程,返程回去速速请示主公李天衢才是。

    毕竟被赋予兵权时,如今打仗兵家事宜虽然他说了算,可是这等要紧大事,康延孝自知做不了主。

    然而领命出兵前夕,由于李天衢曾暗中嘱咐的一方话语。康延孝虽然心中泛起了嘀咕,却也已做好了长安城内会有动乱发生,而趁机挥军抢夺城关的准备......

    而长安城内,守军的士气已是低落到了极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梁国已无力再力挽天倾,社稷终究将要覆亡,那种等死的滋味也十分不好受...毕竟现在朱友贞还要等候李天衢的回复,仍要摆出据守长安的架势,所以他已经打算除帝号献地投降的消息,暂时还不可泄露出去。

    到底以李天衢的立场,虽然接受朱友贞的投降条件,才能使他魏国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也要以防万一,魏国若要通过动用武力讨价还价,也须做好仍要厮杀几场的准备。而消息如果泄露,本来便已是军心士气萎靡不振的梁国守军,哪个还肯拼命为他们那其实不打算抵抗的皇帝死守长安?

    然而潜伏在长安城内的巡院侍卫司密谍,先前得到的密令却是,如若本国大军杀至长安城下,他们也将立刻行动起来,里应外合,促使本国兵马能够尽快攻陷长安。m.

    本来长安城内的密探,以往能通过朱温昔日的东家,如今官居殿中监的刘崇打探到些梁国机密事宜。然而那刘崇全凭他老母对年少时节的朱温格外爱护关怀,才得以封官受禄。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温死后不久,刘崇也已病逝...而他儿子刘鼎虽按史载为人“善交游,喜谈笑,居家仁孝”,可是与昆仲七人即便按朱温的遗命于梁国为官,也要等到后唐、后汉时节才愈发得受重用,如今尚是人微言轻,并不受朱友贞的待见。所以再也无法通过他们打探梁国的机密事宜,乃至梁国皇帝打算做出的抉择......

    长安内外双方军旅,仍处于僵持阶段,潜伏于城内的巡院侍卫司密谍,也无法与康延孝所部兵马互通声息。所以不知道根本无需他们动手,朱友贞在得到李天衢的答复后便将献地降从...按先前的指令,也将立刻展开行动。

    而诺大的长安城,如今也只有一万五千兵马把守。真要是面临全力猛攻,顾此失彼,也根本无法面面俱到。是以城中密谍很快便做出了决定:趁夜在城中制造混乱,设计打开城门,以策应城外骑众能够涌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