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严格执行着之前所拟定的“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还有“宁缺毋滥”。

    一开场便是灵魂三连问:“你是大明人吗?”“你爱大明吗?”“你希望大明好吗?”

    东林儒生照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把“寒门取士”当作笑料来谈论的他们,更是将这三个问题当作了废话,却从来没有去扪心自问过。

    我是大明人吗?

    我爱大明吗?

    我希望大明好吗?

    若给出的是肯定的回答,那么再次扪心自问——我说得是真的吗?

    这个正确答案貌似呼之欲出的问题,问住了许多许多的人。

    许多混在农民子侄队伍里,试图混入军伍混饭吃的小泼皮小地痞,在黄晓腻微笑但又不失威严的目光注视中,纷纷败下阵来,就像那是一双火眼金睛。

    黄晓腻从不敢自诩自己的双眼如重真那样百炼成金,然而最基本的识人之明还是有的,尤其是他本来就是从农民子侄中来的,走到子侄中去,自然如鱼得水。

    简简单单一曲“寒门取士”,让京畿百姓看到了那座深藏着“木匠皇帝”的紫禁皇宫,所发生的改变,正在做的努力,也让许多农民对于大明重拾了信心。

    就连京畿周边区域的百姓们听闻,也都鼓励自家孩子不远千里纷纷来投。

    只不过黄晓腻取士的要求实在是有些严格。

    万余的寒门少年当中,他只挑选了五百人,就这个五百人还不是最终确定的,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方可成为“天子少年军”里的一员。

    有怨言的很少,更多的乃是遗憾,遗憾自己身体不够强壮,意志不够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