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村不大,百十户人家,老老少少也就五百余口人。几千年来,村民们养成了固定的生活习惯,白天男人打猎、捕鱼,女人下田、采桑养蚕,傍晚吃了晚饭,有事没事的大都聚集在村中央的大榕树下,唠嗑闲扯,顺便交换些家用品,所以村里头的事,哪怕再小,也绝对不出一天就会闹得全村皆知。

    五年前打猎的汉子们从山里背回一个受伤严重的男子,大家都觉得他活不长久了,但是村里人心底软,毕竟人没死,就先安排给了药师老华照看着。老华是村里唯一的药师,平时看个头疼感冒、跌打损伤的小病,再大点病就只能去百里之外的康平镇了,不过村里人打多没有去过那么远的门,路上又不安全,所以一般得了重病就只能硬抗了,好不好得了就得看命了,就像安排给老华的小伙子,除了刚开始村里还热热闹闹的闲聊了几天,再往后就没有人关注了,除了老华。毕竟人在老华家,医者父母心,他还是安排了在家养蚕的姑娘华烟每天喂几碗中草药,至于有没有用,天知道啦。

    时间飞逝,就这么过了小半年,小伙子居然缓了过来,可以起床,甚至干些家务活,除了看起来病蔫蔫的,不像村里男人长得那么壮实外,完全就不像个曾经受伤濒临死亡的人。苏醒的那天,可把正给他喂药的华烟下了一大跳,小伙子长得挺帅气,完全不是山里人那种土气,华烟照顾了半年,说没有一点想法那是自欺欺人,只是也知道他苏醒的可能性极小,说不定那一天就突然咽了气,所以也就把心思藏在了心底,突然见他苏醒过来,甚至可以下床行走,可是把自己一个黄花大闺女闹了个大脸红。

    小伙子自称木少君,从很远的地方来,路遇歹人,慌张跑路,又遭遇狼群,最终跌下悬崖,被狩猎的村民得救。现在伤好了,一时半会也没有去处,就想留在村里过活,村长张宝田问了几句话,虽然见他有些地方说的含含糊糊,但是见他瘦弱无力,觉得也吃不了多少粮,也就勉强同意了。

    老华家有华烟在,一个黄花大闺女,木少君既然伤好了,也不好总赖在人家家里,省的街坊邻居的说闲话,所以过了几天,在征求得村长的同意下,在村西头靠近村里木质栅栏的地方选了块地,在村民的帮助下,在村西头搭建个竹屋,围了一圈篱笆,又上了两趟山里,捉了几只长尾兔和白羽鸡,就算是在村里落了家。自此之后,每天学着村民打猎,捕鱼,一来二去得也算是融进了浣溪村这个小村落。

    木少君人长的英俊,白白净净的,又时不时的会说几句四个字的古话,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所以很受村里年轻姑娘们喜欢。一段时间村里的未出嫁的姑娘有事没事总要往村西头溜达,村民们乐见其成,经常乐呵呵的起哄闹腾,以至于木少君扛不住,傍晚时分都不敢去大柳树下露面,聊天了。

    四年前老华头进山采药,彻夜未归,村民们连夜寻找了好几天,除了在山沟里找到一件带血的鞋子外,就再找不到任何东西了。村里挨着大山,大山山高林深,各种猛兽较多,甚至也经常跑出森林,进入村里祸害些人畜。所以出了这档子事,村民们在惋惜老华头的同时,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老华头走了,只留下女儿华烟一人。木少君养伤时就住老华头家,被华烟伺候了小半年。现在老华出了事,就留下个闺女,于情于理,他都得帮衬着点。所以木少君也就三天两头的往老华家跑,挑水,劈柴,送野味。一来二去的,两人就看对了眼,私定了终身,村长老张头一看,也就为他们做了主,村里热热闹闹的帮两人完了婚,也算让华烟以后的生活有了个依靠。

    婚后一年,二月二,午饭后,华烟产子,接生的王婆在屋里忙前忙后的照顾着,木少君在院里不停地转圈。屋内华烟的痛叫声、王婆的安慰声、街坊邻居厨房帮忙烧水声、墙头小孩子的打闹声……。眼看着接近了傍晚,仍然不见孩子出生,华烟的声音已经嘶哑了,明显感觉到气虚不足,不过一会,王婆推门出来,神色慌张的说:“木家兄弟啊,弟妹难产,你得做最坏的打算啊”

    木少君瞬间愣住了“怎么会这样,王婆,您一定要尽尽力”

    王婆:“我一定尽力,只是这个事情,可真不好把控,不管怎么样,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木少君“我知道了,您注意些,不管怎样一定要保大人,孩子没了还可以再要”。

    王婆“唉,晓得了,我一定尽力。”转脸进了屋,关了门。

    院里的街坊们都安静地看着木少君。她们能体会木少君的心情,穷乡僻壤的,村里一致没有一个好的医生,唯一的半吊子村医老华头,还在去年走了。所以每逢村里增新丁,就是一道鬼门关啊,基本靠命,没办法啊。

    盯着屋门,双手紧握,神色变换了半天,脸上充满了犹豫不决的神色,最后在上衣袖口内衿处摸出一个翠绿色的纸鹤,捏在手里,闭上双目,深吸一口气,脑子里念头斗争不断: